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修辞格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1页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1-19页
        一、对外汉语修辞格研究第11-15页
        二、意义修辞研究第15-17页
        三、对外汉语修辞格教学研究第17-19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9页
    第四节 本文研究范围第19-20页
    第五节 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一章 语义结构与词语组合的两种意义形态第21-31页
    第一节 词义范畴及语义结构第21-26页
        一、词义范畴第21-22页
        二、语义结构第22-26页
    第二节 词语组合的两种意义形态第26-31页
        一、基本概念第26-27页
        二、词语组合的两种意义形态第27-31页
第二章 比喻、借代辞格的语义机制第31-41页
    第一节 比喻辞格的语义机制第31-36页
        一、比喻的定义及其分类第31-32页
        二、比喻辞格的基本语义机制第32-36页
    第二节 借代辞格的语义机制第36-41页
        一、借代的定义及其分类第36页
        二、借代辞格的语义机制分析第36-41页
第三章 比拟、通感辞格的语义机制第41-55页
    第一节 比拟辞格的语义机制第41-48页
        一、比拟的定义及分类第41页
        二、比拟辞格的语义机制第41-48页
    第二节 通感的语义机制第48-55页
        一、通感的定义第48页
        二、通感辞格的语义机制第48-55页
第四章 夸张、拈连辞格的语义机制第55-63页
    第一节 夸张的语义机制第55-58页
        一、夸张的定义和分类第55页
        二、夸张辞格的语义机制分析第55-58页
    第二节 拈连的语义机制第58-63页
        一、拈连的定义及其分类第58-59页
        二、拈连辞格的语义机制第59-63页
第五章 意义修辞格教学方法设计第63-72页
    第一节 教学方法设计的语义理论基础第63-65页
        一、词和语义结构是对外汉语修辞格教学的基础第63-64页
        二、语义逻辑关系是构建意义修辞格的语义理据第64-65页
    第二节 各种意义修辞格的教学设计要点第65-68页
        一、比喻辞格的教学设计要点第65-66页
        二、借代辞格的教学设计要点第66页
        三、比拟辞格的教学设计要点第66页
        四、夸张辞格的教学设计要点第66-67页
        五、通感辞格的教学设计要点第67页
        六、拈连辞格的教学设计要点第67-68页
    第三节 意义修辞格教学方法的基本构想第68-72页
第六章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第76-78页
后记第78-7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与日本“中国语检定考试”对比研究
下一篇:《金瓶梅》《红楼梦》的小说道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