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羊肉概述 | 第10-11页 |
1.1.1 羊肉 | 第10页 |
1.1.2 羊肉掺假情况 | 第10-11页 |
1.2 羊肉和鸭肉的风味特征 | 第11-12页 |
1.3 电子鼻概述 | 第12-16页 |
1.3.1 电子鼻简介 | 第12-13页 |
1.3.2 电子鼻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3.3 电子鼻在肉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4 电子鼻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4 GC-MS在肉品检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PCR与电子鼻等仪器分析技术的比较 | 第17-18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电子鼻区分不同状态下羊肉掺假鸭肉的应用 | 第21-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2.1.3 羊肉掺假鸭肉样品的制备 | 第22页 |
2.1.4 电子鼻检测 | 第22页 |
2.1.5 数据分析 | 第22-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2.2.1 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分析 | 第24-25页 |
2.2.2 异常值剔除 | 第25页 |
2.2.3 雷达图绘制和Loadings分析 | 第25-27页 |
2.2.4 LDA分析 | 第27-29页 |
2.2.5 线性回归拟合分析 | 第29页 |
2.2.6 Fisher线性判别(FLDA)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2.2.7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MLPN)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GC-MS对羊肉掺假鸭肉的检测 | 第35-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5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35-36页 |
3.1.3 掺假肉样的制备 | 第36页 |
3.1.4 内标物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3.1.5 固相微萃取提取挥发性成分 | 第36页 |
3.1.6 气质联用仪的检测 | 第36页 |
3.1.7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3.2.1 GC-MS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3.2.2 GC-MS与电子鼻试验结果的相关关系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传统理化指标的检测及与仪器分析的比较 | 第44-5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4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44-45页 |
4.1.3 掺假肉样的制备 | 第45页 |
4.1.4 pH值的测定 | 第45页 |
4.1.5 色度的测定 | 第45页 |
4.1.6 蒸煮损失率 | 第45页 |
4.1.7 含水率 | 第45页 |
4.1.8 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4.2.1 pH值测定结果 | 第46页 |
4.2.2 色度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4.2.3 蒸煮损失率的测定 | 第47-48页 |
4.2.4 含水率的测定 | 第48页 |
4.2.5 传统理化指标与仪器分析检测的优缺点 | 第48-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创新点 | 第52页 |
5.3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