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2 钢/铝异种金属的焊接性 | 第13-15页 |
1.3 钢/铝异种金属连接的研究进展 | 第15-28页 |
1.3.1 自冲铆 | 第15-18页 |
1.3.2 搅拌摩擦焊 | 第18-21页 |
1.3.3 摩擦焊 | 第21-22页 |
1.3.4 激光焊 | 第22-24页 |
1.3.5 冷金属过渡焊 | 第24-26页 |
1.3.6 超声波焊 | 第26-28页 |
1.3.7 电阻点焊 | 第2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 第30-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 第31-36页 |
2.2.1 试验设备 | 第31-32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2.2.3 点焊接头横截面特性 | 第34页 |
2.2.4 点焊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 第34-35页 |
2.2.5 点焊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钢/铝异种金属点焊接头的微观组织特点和力学行为 | 第36-57页 |
3.1 钢/铝点焊接头的宏观形貌 | 第36-37页 |
3.2 钢/铝点焊接头的组织结构特点 | 第37-44页 |
3.2.1 铝合金熔核的微观组织特点 | 第37-40页 |
3.2.2 钢/铝界面区微观组织特点 | 第40-43页 |
3.2.3 钢熔核及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特点 | 第43-44页 |
3.3 钢/铝点焊接头的主要缺陷 | 第44-46页 |
3.3.1 裂纹 | 第45页 |
3.3.2 缩孔和气孔 | 第45-46页 |
3.3.3 焊接喷溅 | 第46页 |
3.4 钢/铝点焊接头的硬度分布 | 第46-47页 |
3.5 钢/铝点焊接头的拉剪断裂行为 | 第47-52页 |
3.5.1 界面断裂 | 第48-50页 |
3.5.2 纽扣断裂 | 第50-52页 |
3.6 钢/铝点焊接头的连接机理 | 第52-55页 |
3.6.1 液态铝合金对钢的润湿铺展 | 第52-53页 |
3.6.2 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第53-5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F型电极条件下焊接参数对钢/铝点焊接头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70页 |
4.1 焊接电流的影响 | 第57-61页 |
4.1.1 焊接电流对接头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7-60页 |
4.1.2 焊接电流对接头拉剪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 焊接时间的影响 | 第61-65页 |
4.2.1 焊接时间对接头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61-64页 |
4.2.2 焊接时间对接头拉剪力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 电极压力的影响 | 第65-69页 |
4.3.1 电极压力对接头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65-68页 |
4.3.2 电极压力对接头拉剪力的影响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优化电极条件下焊接参数对钢/铝点焊接头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0-79页 |
5.1 焊接电流的影响 | 第70-73页 |
5.2 焊接时间的影响 | 第73-75页 |
5.3 电极压力的影响 | 第75-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合金元素对钢/铝点焊接头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9-102页 |
6.1 Cu的影响 | 第79-84页 |
6.2 Zn的影响 | 第84-88页 |
6.3 Si的影响 | 第88-92页 |
6.4 Ti的影响 | 第92-96页 |
6.5 Ni的影响 | 第96-10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