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习心理学论文

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对学习的影响效应分析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7-8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8-1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第一节 歧视知觉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第二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感知到的歧视知觉研究第12-14页
 第三节 就读于不同类型学校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研究第14-16页
 第四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的研究第16-17页
 第五节 国外相关研究第17-19页
  一、对流动儿童的研究第17-18页
  二、对于歧视以及歧视知觉的研究第18-19页
第三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视角第19-22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0页
  一、进城农民工子女第19页
  二、歧视知觉第19-20页
  三、社工介入第20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支持第20-22页
  一、符号互动理论第20-21页
  二、拒绝-认同模型第21-22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22-26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二节 研究工具第23-24页
  一、个体歧视知觉问卷第23页
  二、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态度综合测评问卷第23-24页
 第三节 收集资料的方法第24页
 第四节 样本基本特征第24-26页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第26-35页
 第一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歧视的情况分析第26-29页
  一、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但整体感知程度不强烈第26页
  二、对不同歧视的感知有差异政策歧视感知最强第26-29页
 第二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的情况第29-30页
 第三节 歧视知觉与学习的关系及影响效应分析第30-33页
  一、整体相关很明显,不同维度的歧视相关存差异第30-32页
  二、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与学习方面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第32-33页
 第四节 歧视知觉对身心发展和行为表现的影响分析第33-35页
第六章 总结及讨论第35-40页
 第一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需求以及社工介入研究第35-38页
  一、“走进去”:提供资源,帮助提升能力第35-37页
  二、“带出来”:促进学校间交流,从相互了解到相互接纳第37-38页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第38页
 第三节 结语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研究
下一篇:缪凤林历史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