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V+给”双宾句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一、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目的 | 第8-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 本选题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一) 本体的相关研究概况 | 第9-16页 |
(二)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关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三) 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三、 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三) 语料来源 | 第17-18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关于“V+给”双宾句式研究 | 第19-29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一) 双宾语句式的界定 | 第19-20页 |
(二) “给”的词性界定 | 第20-21页 |
二、 “V+给”双宾句式的三个平面研究 | 第21-29页 |
(一) 句法分析 | 第21-23页 |
(二) 语义分析 | 第23-27页 |
(三) 语用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关于“V+给”双宾句式偏误分析 | 第29-36页 |
一、 偏误类型 | 第29-32页 |
(一) 句法方面的偏误 | 第30-31页 |
(二) 语义方面的偏误 | 第31-32页 |
二、 偏误原因 | 第32-36页 |
(一) 语内负迁移 | 第32-33页 |
(二) 语际负迁移 | 第33-34页 |
(三) 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关于“V+给”双宾句式的教学建议 | 第36-46页 |
一、 教材方面 | 第36-39页 |
(一) 双宾句型明确设置 | 第36-37页 |
(二) 双宾动词分类引入 | 第37页 |
(三) 教学内容渐进分布 | 第37-39页 |
二、 教师方面 | 第39-43页 |
(一) 合理设置 | 第39-41页 |
(二) 重视操练 | 第41-43页 |
三、 学生方面 | 第43-46页 |
(一) 课前预习 | 第44页 |
(二) 课后复习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