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结构形式鸡肉香精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1页 |
·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发展情况 | 第11页 |
·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食用香精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我国食用香精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食用香精的种类 | 第13-14页 |
·液体状食用香精 | 第13页 |
·乳化状食用香精 | 第13页 |
·粉末状食用香精 | 第13-14页 |
·咸味香精的概况 | 第14-16页 |
·咸味香精的定义和分类 | 第14页 |
·咸味香精的制备技术研究 | 第14-16页 |
·生物酶解-美拉德反应技术 | 第15页 |
·香精调配技术在咸味香精中的应用 | 第15页 |
·脂肪氧化技术在咸味香精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微胶囊技术在咸味香精中的应用 | 第16页 |
·我国咸味香精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微胶囊技术概况 | 第16-19页 |
·微胶囊的方法 | 第17-18页 |
·喷雾干燥法 | 第17页 |
·界面聚合法 | 第17-18页 |
·包合法 | 第18页 |
·相分离技术 | 第18页 |
·喷雾干燥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液体鸡肉香精的合成技术研究 | 第21-35页 |
·前言 | 第21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1-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HS-SPME分析方法 | 第23页 |
·SPME萃取头的选择 | 第23页 |
·SPME条件 | 第23页 |
·GC-MS分析条件 | 第23-24页 |
·气相色谱(GC)的条件 | 第23-24页 |
·质谱(MS)条件 | 第24页 |
·样品挥发性成分定性和定量方法 | 第24页 |
·液体鸡肉香精的合成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4页 |
·SPME萃取头的选择 | 第24-27页 |
·不同香韵原料对液体鸡肉香精香气质量的影响 | 第27-31页 |
·肉香香韵原料对液体鸡肉香精香气质量的影响 | 第27页 |
·焦甜香韵原料对液体鸡肉香精香气质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脂肪香韵原料对液体鸡肉香精香气质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奶香香韵原料对液体鸡肉香精香气质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辛香香韵原料对液体鸡肉香精香气质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溶剂对液体鸡肉香精香气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优化后的鸡肉香精配方 | 第32-33页 |
·液体鸡肉香精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粉状鸡肉香精技术的研究 | 第35-42页 |
·前言 | 第35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粉状鸡肉香精的制备 | 第36页 |
·粉状鸡肉香精制备的工艺流程 | 第36页 |
·具体操作 | 第36页 |
·粉状鸡肉香精的制备条件的确定 | 第36页 |
·感官评定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载体的选择及用量的确定 | 第37-38页 |
·玉米淀粉用量的确定 | 第37页 |
·麦芽糊精用量的确定 | 第37-38页 |
·液体鸡肉香精用量的确定 | 第38页 |
·二氧化硅用量的确定 | 第38-39页 |
·搅拌时间的确定 | 第39-40页 |
·粉状鸡肉香精香型的确定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鸡肉香精微胶囊 | 第42-57页 |
·前言 | 第42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2-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鸡肉香精微胶囊的制备 | 第44页 |
·鸡肉香精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流程 | 第44页 |
·操作要点 | 第44页 |
·鸡肉香精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微胶囊表面的鸡肉香精的测定 | 第44页 |
·微胶囊中总的鸡肉香精的测定 | 第44页 |
·微胶囊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乳化液稳定性的测定 | 第45页 |
·微胶囊微观结构的观察 | 第45页 |
·微胶囊粉末水份的测定 | 第45页 |
·微胶囊产品流动性的测定 | 第45-46页 |
·微胶囊的热重分析(TGA) | 第46页 |
·微胶囊的差示热扫描分析(DSC)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鸡肉香精微胶囊工艺的优化 | 第46-52页 |
·壁材的配比对鸡肉香精微胶囊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芯材与壁材比对鸡肉香精微胶囊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固形物的含量对鸡肉香精微胶囊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进风口温度对鸡肉香精微胶囊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鸡肉香精微胶囊工艺的正交优化 | 第50-52页 |
·微胶囊微观结构的观察 | 第52-53页 |
·微胶囊产品的水分含量 | 第53页 |
·微胶囊产品的流动性 | 第53页 |
·鸡肉香精微胶囊的热重分析(TGA) | 第53-54页 |
·鸡肉香精微胶囊的差示热扫描分析(DSC)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三种鸡肉香精缓释性能的研究 | 第57-66页 |
·前言 | 第5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7-58页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鸡肉香精的缓释性能的比较 | 第58页 |
·温度对不同结构形式的鸡肉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页 |
·不同结构形式的鸡肉香精缓释性的比较 | 第58页 |
·电子鼻分析参数 | 第58页 |
·电子鼻的数据分析方法 | 第58-59页 |
·成分判别分析(SIMCA) | 第59页 |
·雷达图分析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温度对不同结构形式的鸡肉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不同温度下的鸡肉香精的雷达图比较 | 第59-60页 |
·不同温度下的鸡肉香精的相似度比较 | 第60-61页 |
·不同结构形式的鸡肉香精缓释性的比较 | 第61-65页 |
·不同放置时间的鸡肉香精的雷达图比较 | 第61-63页 |
·不同放置时间的鸡肉香精相似度的比较 | 第63-64页 |
·成分判别分析(SIMCA)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6-68页 |
·液体鸡肉香精合成技术的研究 | 第66页 |
·粉状鸡肉香精技术的研究 | 第66页 |
·喷雾干燥制备鸡肉香精微胶囊的研究 | 第66页 |
·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鸡肉香精的缓释性研究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