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论文

新疆高校预科汉语课程设计研究

第一节 引言第1-11页
 一、大学预科汉语课程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二、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第9-10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0-11页
第二节 大学预科汉语课程设计的基础—前期分析第11-23页
 一、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概述第11-13页
  (一) 大学预科汉语教学发展综述第11-12页
  (二) 大学预科汉语教学现状综述第12-13页
 二、大学预科汉语课程设计概述第13-15页
  (一) 课程概述第13-14页
   1. 课程与课型第13页
   2. 大学预科汉语课程类型第13-14页
  (二) 课程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第14-15页
 三、大学预科汉语课程设计前期分析第15-23页
  (一) 影响大学预科汉语课程设计的社会因素研究第15-16页
   1. 社会的需要第15页
   2. 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角度来考察第15-16页
  (二) 影响大学预科汉语课程设计的学习者因素研究第16-19页
   1. 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理特点第16-17页
   2. 对学生的目的语水平分析第17-19页
  (三) 影响大学预科汉语课程设计的环境因素研究第19-20页
  (四) 大学预科汉语教学的性质与特点第20-23页
   1. 大学预科汉语教学对象分析第20-21页
   2. 大学预科汉语课程本质分析第21-22页
   3. 大学预科汉语教学基本情况分析第22-23页
第三节 大学预科汉语教学总目标向课程和教学目标的转化第23-35页
 一、学科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大纲第23-25页
  (一) 教学大纲第23-24页
  (二) 课程大纲第24-25页
 二、建立现实的大学预科汉语教学目标第25-27页
  (一) 业务目标第26页
  (二) 素质目标第26-27页
   1. 良好的个性发展和积极的创造精神第26-27页
   2. 自学能力的提高第27页
 三、大学预科汉语课程和教学目标向具体教学的转变第27-35页
  (一) 教学内容维度第28-29页
  (二) 教学过程维度第29-33页
   1. 组织教学第29-31页
   2.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第31-32页
   3. 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作用第32-33页
  (三) 教学产出维度第33-35页
第四节 大学预科汉语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与研究第35-51页
 一、大学预科汉语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评述第35-38页
  (一) 教学目标分析第35-37页
  (二) 教学现状分析第37-38页
 二、大学预科汉语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评述第38-46页
  (一) 传统的教学思想仍制约着大学预科汉语教学的发展第38-44页
   1. 教师的教学观念第39-41页
   2. 在教法上忽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第41-43页
   3. 如何转变教学现状第43-44页
  (二) 重视语言基本材料的教学,忽视篇章教学第44-46页
   1. 语段、语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44-45页
   2. 语段、语篇教学的难点及重点第45-46页
 三、大学预科汉语课程设置评述第46-51页
  (一) 在课程设置上重视精读,忽视泛读第46-48页
   1. 精读课与泛读课的特点第46-47页
   2. 泛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第47-48页
  (二) 口语课在教学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第48-51页
   1. 对口语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研究第48-49页
   2. 测试的影响第49-51页
第五节 进一步完善预科汉语课程设计体系第51-55页
 一、建立大纲意识第51-53页
  (一) 教学大纲第51-52页
  (二) 课程大纲第52-53页
   1. 突出各课型的特点第52页
   2. 强化课程大纲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第52页
   3. 注意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互补的学习体系第52-53页
   4. 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第53页
 二、加强课程规范第53-55页
  (一) 对课程本体的规范第53-54页
   1. 对课程性质的规范第53页
   2. 对教学目的的规范第53页
   3. 对课程内容的规范第53-54页
   4. 对教学方法的规范第54页
  (二) 对课堂教学的规范第54-55页
   1. 对学生的规范第54页
   2. 对教师的规范第54-55页
结语第55-57页
注释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主要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下一篇:建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