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

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测定与提取研究--以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酱油生产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酱油渣的研究利用状况第10-12页
        1.1.1 酱油渣的概述第10页
        1.1.2 酱油渣研究利用现状第10页
        1.1.3 酱油渣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第10-12页
    1.2 大豆异黄酮第12-14页
        1.2.1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含量及分布第12-13页
        1.2.2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第13-14页
    1.3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第14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意义第14-16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创新点第14-15页
        1.4.3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2章 酱油渣的理化指标的测定第16-24页
    2.1 试验部分第16-17页
        2.1.1 供试材料第16页
        2.1.2 主要试剂第16页
        2.1.3 仪器与设备第16-17页
        2.1.4 溶液配制第17页
    2.2 试验方法第17-20页
        2.2.1 酱油渣在60℃时的脱水率第17-18页
        2.2.2 脂肪含量的测定第18页
        2.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18-19页
        2.2.4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第19页
        2.2.5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第19-20页
        2.2.6 大豆的理化检测第20页
        2.2.7 数据处理第2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0-23页
        2.3.1 酱油渣在60℃时的脱水率第20页
        2.3.2 酱油渣中脂肪的含量第20-21页
        2.3.3 酱油渣中蛋白质的含量第21页
        2.3.4 酱油渣中氯化物的含量第21页
        2.3.5 酱油渣中还原糖的含量第21-22页
        2.3.6 大豆的脂肪含量第22页
        2.3.7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第22页
        2.3.8 大豆的还原糖含量第22-23页
        2.3.9 酱油渣与大豆的成分对比分析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第24-41页
    3.1 实验部分第24-26页
        3.1.1 试剂材料第24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24页
        3.1.3 色谱洗脱条件第24-25页
        3.1.4 质谱工作参数第25页
        3.1.5 工作曲线溶液制备第25-26页
        3.1.6 样品测定第2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6-40页
        3.2.1 质谱条件的优化第26-33页
        3.2.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35页
        3.2.3 酱油渣提取液中大豆异黄酮的定性分析第35-37页
        3.2.4 酱油渣提取液中大豆异黄酮的各个单体的含量第37-40页
        3.2.5 酱油渣中异黄酮总含量结果分析第40页
        3.2.6 精密度试验分析第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方法研究第41-53页
    4.1 实验部分第41-43页
        4.1.1 试验材料第41页
        4.1.2 试验仪器设备第41页
        4.1.3 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第41-42页
        4.1.4 原料大豆中异黄酮的提取试验第42-43页
        4.1.5 大豆异黄酮的检测方法第4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3-51页
        4.2.1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43-44页
        4.2.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4-45页
        4.2.3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45-47页
        4.2.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47-48页
        4.2.5 验证试验第48-49页
        4.2.6 酱油渣中异黄酮总含量结果分析第49页
        4.2.7 酱油渣提取液的理化成分分析第49-50页
        4.2.8 原料大豆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分析第50-51页
    4.3 成本核算第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5.1 结论第53页
    5.2 创新与展望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酶解技术改善绿茶浓缩液品质的研究
下一篇:富含γ-氨基丁酸的低咖啡因保健速溶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