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γ-氨基丁酸概述 | 第11-17页 |
1.2.1 GABA的生理功能 | 第11-13页 |
1.2.2 GABA茶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GABA在高等植物体内的积累 | 第14-15页 |
1.2.4 GABA富集方法 | 第15-17页 |
1.3 咖啡因 | 第17-22页 |
1.3.1 咖啡因的生理功能 | 第17-18页 |
1.3.2 脱咖啡因技术 | 第18-22页 |
1.4 速溶茶 | 第22-24页 |
1.4.1 速溶茶的特点 | 第22-23页 |
1.4.2 速溶茶的制备工艺 | 第23页 |
1.4.3 速溶茶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第2章 茶鲜叶中GABA富集工艺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器材与方法 | 第26-30页 |
2.2.1 实验器材 | 第26页 |
2.2.2 茶鲜叶中GABA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2.2.3 茶鲜叶感官审评 | 第27页 |
2.2.4 GABA富集 | 第27-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2.3.1 茶鲜叶品种的筛选 | 第30页 |
2.3.2 不同方法处理茶鲜叶对其GABA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3 温度对GABA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4 pH对 GABA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5 浓度对GABA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6 时间对GABA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7 不同交替方法对GABA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8 谷氨酸浸泡处理茶鲜叶的正交实验 | 第36-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茶鲜叶中咖啡因的脱除工艺 | 第38-47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器材与方法 | 第38-41页 |
3.2.1 实验器材 | 第38-39页 |
3.2.2 分析方法 | 第39页 |
3.2.3 超临界萃取咖啡因 | 第39-4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3.3.1 咖啡因标准曲线 | 第41页 |
3.3.2 温度对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压力对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时间对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 | 第43页 |
3.3.5 加水量对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6 超临界CO_2脱除咖啡因工艺优化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富含GABA的低咖啡因速溶茶浸提工艺 | 第47-55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器材与方法 | 第47-50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4.2.2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4.2.3 茶叶浸提的单因素实验 | 第48-49页 |
4.2.4 茶叶浸提的工艺优化 | 第49-5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4.3.1 温度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50页 |
4.3.2 时间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3 固液比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4 pH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52页 |
4.3.5 茶叶浸提工艺的优化 | 第52-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