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哈萨克族奶酪简介 | 第12-13页 |
1.3 酵母菌概述 | 第13-15页 |
1.3.1 酵母菌在食品中实际应用 | 第13-14页 |
1.3.2 酵母菌的应用前景 | 第14-15页 |
1.4 益生菌概述 | 第15-16页 |
1.4.1 益生菌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益生酵母菌 | 第16页 |
1.5 益生菌奶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6-18页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7 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哈萨克族奶酪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 第20-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原材料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及常用试剂 | 第20-21页 |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酵母菌的筛选鉴定 | 第21-22页 |
2.2.2 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 第22页 |
2.2.3 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2.3.1 奶酪中酵母菌筛选结果 | 第22-24页 |
2.3.2 酵母菌形态特征 | 第24-26页 |
2.3.3 PCR扩增结果 | 第26-28页 |
2.3.4 基于2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哈萨克族奶酪中潜在益生酵母菌的筛选 | 第29-40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1 原材料 | 第29页 |
3.1.2 培养基及常用试剂 | 第29-30页 |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0页 |
3.2 潜在益生酵母菌的筛选试验 | 第30-33页 |
3.2.1 耐酸试验 | 第30页 |
3.2.2 耐胆盐试验 | 第30页 |
3.2.3 模拟人体温度下的生长测试 | 第30-31页 |
3.2.4 模拟人体胃液环境 | 第31页 |
3.2.5 抑菌性试验 | 第31页 |
3.2.6 菌体自动聚集能力及表面疏水性试验 | 第31-32页 |
3.2.7 益生菌株生理生化试验及26SrD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32页 |
3.2.8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32页 |
3.2.9 风味菌株发酵试验 | 第32-33页 |
3.3 潜在益生菌筛选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3.3.1 酵母菌在不同pH下生长状况 | 第33-34页 |
3.3.2 酵母菌在胆盐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 第34-35页 |
3.3.3 模拟胃液中酵母菌生长状况 | 第35-36页 |
3.3.4 模拟人体温酵母菌生长试验 | 第36页 |
3.3.5 益生酵母菌抑菌结果 | 第36-37页 |
3.3.6 表面疏水性及菌体自动聚合能力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3.3.7 菌株生理生化及2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3.3.8 益生酵母菌筛选结果 | 第39页 |
3.3.9 风味菌株发酵试验结果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益生酵母菌风味奶片的制作 | 第40-52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4.1.1 原材料 | 第40页 |
4.1.2 培养基及常用试剂 | 第40页 |
4.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0-41页 |
4.2 益生风味奶片的制作方法 | 第41-44页 |
4.2.1 工艺流程 | 第41-42页 |
4.2.2 奶片配方优化 | 第42-43页 |
4.2.3 感官评定 | 第43页 |
4.2.4 挥发性风味物质SPME/GC-MS检测 | 第43-44页 |
4.3 益生风味奶片结果分析 | 第44-52页 |
4.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44-46页 |
4.3.2 奶片正交优化结果 | 第46-47页 |
4.3.3 奶片外观及风味分析 | 第47-48页 |
4.3.4 GC-MS风味物质测定 | 第48-51页 |
4.3.5 奶片品质及安全指标 | 第51页 |
4.3.6 奶片最优工艺结果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页 |
5.2 创新点 | 第52-53页 |
5.3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