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疆红花籽油特征挥发性香气分析在品控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1 红花籽油的概述第12-14页
        1.1.1 红花及红花籽第12-13页
        1.1.2 红花籽油生产工艺第13页
        1.1.3 红花籽油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 植物油挥发性香气的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1 同时蒸馏提取第14页
        1.2.2 减压蒸馏第14页
        1.2.3 超临界流体萃取第14页
        1.2.4 顶空分析法第14-15页
        1.2.5 固相微萃取第15页
    1.3 植物油挥发性香气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1 植物油挥发性香气的仪器分析第15页
        1.3.2 植物油挥发性香气的感官评定第15-16页
        1.3.3 ROAV在植物油挥发性香气分析中的应用第16页
    1.4 植物油的主要挥发性组分的研究进展第16页
    1.5 植物油指纹图谱研究现状第16-18页
        1.5.1 植物油指纹图谱的分类及构建方法第17页
        1.5.2 植物油香气指纹图谱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17-18页
    1.6 立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8页
    1.7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不同来源新疆红花籽油主要香气成分的测定第19-36页
    引言第19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19-20页
        2.1.1 试验原料与试剂第19-20页
        2.1.2 主要试验设备第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1页
        2.2.1 样品制备第20页
        2.2.2 挥发性气体成分测定第20页
        2.2.3 感官评定第20-21页
        2.2.4 ROAV值计算第21页
        2.2.5 脂肪酸测定第21页
        2.2.6 理化指标测定第21页
        2.2.7 数据分析第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34页
        2.3.1 不同品种新疆红花籽油挥发性香气分析研究第21-29页
        2.3.2 不同加工工艺新疆红花籽油香气分析第29-32页
        2.3.3 新疆红花籽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分析第32-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新疆红花籽油特征挥发性香气指纹图谱研究第36-43页
    引言第36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36页
        3.1.1 试验原料与试剂第36页
        3.1.2 主要试验设备第36页
    3.2 试验方法第36-38页
        3.2.1 样品制备第36页
        3.2.2 挥发性气体成分测定第36页
        3.2.3 ROAV值计算第36-37页
        3.2.4 香气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第37页
        3.2.5 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第37-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3.3.1 新疆红花籽油香气特征指纹图谱建立第38-39页
        3.3.2 新疆红花籽油特征香气指纹图谱构建方法的验证第39-41页
        3.3.3 新疆红花籽油香气特征指纹图谱的评价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新疆红花籽油香气质量判别模型的构建第43-48页
    引言第43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43-44页
        4.1.1 试验原料与试剂第43页
        4.1.2 主要试验设备第43-44页
    4.2 试验方法第44页
        4.2.1 样品制备第44页
        4.2.2 挥发性气体成分测定第44页
        4.2.3 ROAV值计算第44页
        4.2.4 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第44页
        4.2.5 信息可视化处理第44页
        4.2.6 数据分析第4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4.3.1 PCA在红花籽油香气质量判别模型中的应用第44-46页
        4.3.2 灰色关联法在红花籽油香气质量判别模型中的应用第46页
        4.3.3 基于热图聚类法的可视化红花籽油香气质量判别模型的构建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主要结论第48页
    创新点第48页
    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附件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辉锑矿中重组纳米硫化锑及其在海洋领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疆哈萨克族奶酪中潜在益生酵母菌的筛选及其风味奶片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