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 传统名物词研究 | 第9-10页 |
(二) 对外汉语名物词教学研究 | 第10-12页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天象类名物词述论 | 第15-19页 |
第一节 天象类名物词的界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天象类名物词的特点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教学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一、基于语义场理论的分类研究 | 第17-18页 |
二、同源词族研究 | 第18页 |
三、国俗语义研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天象类名物词分类研究 | 第19-26页 |
第一节 从语义角度对天象类名物词的分类 | 第19-22页 |
一、语义场理论与语义成分分析法 | 第19-20页 |
二、从词语指称事物类别角度的分类 | 第20-21页 |
三、从词语附加义类别角度的分类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大纲》中天象类名物词的统计与分析 | 第22-26页 |
一、《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概说 | 第22页 |
二、从词语指称事物类别角度的统计与分析 | 第22-24页 |
三、从词语附加义类别角度的统计与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天象类名物词同源现象研究 | 第26-38页 |
第一节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重视词源学理论 | 第26-29页 |
一、同源词与词源学 | 第26-27页 |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引入词源学理论的重要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大纲》中天象类名物词同源词整理 | 第29-38页 |
一、整理方法 | 第29-30页 |
二、天象类名物词同源词族 | 第30-38页 |
第四章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教材中常用天象类名物词国俗语义举释 | 第38-47页 |
第一节 常用天体类名物词国俗语义举释 | 第38-42页 |
一、天 | 第38-40页 |
二、日 | 第40-41页 |
三、月 | 第41-42页 |
四、星 | 第42页 |
第二节 常用气象类名物词国俗语义举释 | 第42-45页 |
一、风 | 第42-44页 |
二、云(雨) | 第44页 |
三、雪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常用天象类名物词国俗语义特点及成因 | 第45-47页 |
一、特点 | 第45页 |
二、成因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教学策略 | 第47-56页 |
第一节 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教学内容构成 | 第47-48页 |
一、本体词语教学 | 第47页 |
二、同源词教学 | 第47页 |
三、国俗语义教学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教学应遵循的观念 | 第48-49页 |
一、初级阶段母语指向目的语教学 | 第48页 |
二、中级阶段母语与目的语对比教学 | 第48页 |
三、高级阶段目的语指向目的语教学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适用的教学法 | 第49-50页 |
一、直观展示法 | 第49页 |
二、语境教学法 | 第49-50页 |
三、语源讲解法 | 第50页 |
第四节 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专题教案一一以“月”类名物词的教学为例 | 第50-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