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问题的来源 | 第11-12页 |
1.2 研究理论价值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声调在汉语普通话中的重要地位 | 第12页 |
1.2.2 声调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4.1 总结、归纳类的研究 | 第14页 |
1.4.2 对录音的听辨和声学分析类研究 | 第14-15页 |
1.4.3 感知和声学实验类研究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泰语与汉语声调系统比较 | 第17-24页 |
2.1 泰语声调系统 | 第17-19页 |
2.2 汉语普通话声调系统 | 第19-22页 |
2.2.1 四声本调调值 | 第19页 |
2.2.2 上声的本质与连读变调 | 第19-21页 |
2.2.3 轻声音变 | 第21-22页 |
2.3 汉泰声调系统对比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泰东北中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感知实验 | 第24-29页 |
3.1 汉语普通话单字调的感知实验分析 | 第24-26页 |
3.2 泰东北中学生汉语普通话双字调感知实验 | 第26-28页 |
3.3 感知实验总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泰东北中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偏误的声学分析 | 第29-40页 |
4.1 偏误分析理论 | 第29-31页 |
4.2 泰东北中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偏误的实验分析 | 第31-39页 |
4.2.1 泰东北中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调偏误的声学分析 | 第31-34页 |
4.2.2 泰东北中学生汉语普通话双字调(非轻声音节)偏误的声学分析 | 第34-39页 |
4.3 实验总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泰东北中学生声调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40-45页 |
5.1 泰东北中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偏误总结 | 第40页 |
5.2 泰东北中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偏误成因分析 | 第40-45页 |
5.2.1 母语及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 第40-42页 |
5.2.2 外部因素 | 第42-45页 |
第六章 针对泰东北中学生声调偏误的教学策略 | 第45-52页 |
6.1 进行声调系统对比,建立汉语声调意识 | 第45页 |
6.2 调整声调教学顺序,简化汉语普通话声调系统 | 第45-47页 |
6.3 加强声调听辨练习和单字调发音练习 | 第47-49页 |
6.4 强化练习双字调,建立连调模式 | 第49-50页 |
6.5 语音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