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缘起与依据 | 第8-11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二)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歌剧《唐卡洛》及中西“埃波莉”演唱版本概述 | 第12-16页 |
第一节 《唐卡洛》创作背景及中西演唱版本简介 | 第12-14页 |
一、《唐卡洛》音乐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自身价值 | 第12-13页 |
二、三个“埃波莉”演唱版本概述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三位“埃波莉”的艺术背景 | 第14-16页 |
一、阿格尼丝·芭尔查 | 第14页 |
二、卢恰娜·丁蒂诺 | 第14-15页 |
三、杨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埃波莉人物角色版本对比分析 | 第16-26页 |
第一节 埃波莉人物形象分析 | 第16-17页 |
一、善妒、阴险但良心未泯的女性 | 第16-17页 |
二、命运多舛的女性 | 第17页 |
第二节 三个角色版本对比分析 | 第17-26页 |
一、音乐形象塑造对比 | 第18页 |
二、服装造型对比 | 第18-21页 |
三、形体表演对比 | 第21-22页 |
四、舞美设计对比 | 第22-24页 |
五、乐队伴奏对比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埃波莉主要唱段演唱处理对比分析 | 第26-44页 |
第一节 三位埃波莉的整体演唱特点 | 第26-27页 |
一、芭尔查演唱特点 | 第26页 |
二、丁蒂诺演唱特点 | 第26页 |
三、杨光演唱特点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埃波莉主要唱段演唱细节处理之比较 | 第27-44页 |
一、咏叹调《面纱之歌》演唱细节处理之比较 | 第27-35页 |
二、咏叹调《不幸的恩赐》演唱细节处理之比较 | 第35-44页 |
第四章 中西演唱版本比较研究后的思考与启示 | 第44-60页 |
第一节 在演唱主要唱段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44-48页 |
一、在演唱上应注意的问题 | 第44-47页 |
二、在诠释人物形象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中西版本的共性内涵和差异性表现 | 第48-50页 |
一、对原作内涵的共性表现 | 第48-49页 |
二、对原作诠释的差异性体现 | 第49-50页 |
第三节 中、西演唱版本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歌剧发展的思考 | 第50-60页 |
一、中、西演唱版本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 第50-52页 |
二、对中国歌剧发展的一些思考 | 第52-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