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扬琴伴奏音乐的初始形态 | 第10-16页 |
(一) 扬琴的传入 | 第10-11页 |
(二) 扬琴的乐器形制 | 第11-13页 |
(三) 扬琴伴奏音乐的存活状态 | 第13-14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扬琴伴奏音乐的发展与研究 | 第16-30页 |
(一) 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扬琴伴奏音乐发展的根本保障 | 第16-17页 |
(二) 乐器改革的成果是扬琴伴奏音乐发展的物质基础 | 第17-18页 |
(三) 扬琴伴奏音乐的蓬勃发展与研究 | 第18-28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扬琴伴奏音乐的创新与研究 | 第30-38页 |
(一) 冲破思想禁锢扬琴伴奏音乐迎来新的春天 | 第30-31页 |
(二) 伴奏形式的多元化对扬琴伴奏音乐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三) 扬琴伴奏音乐的创新与研究 | 第32-37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对扬琴伴奏音乐的思考 | 第38-42页 |
(一) 纠正重独奏轻伴奏的倾向,重视伴奏能力培养 | 第38-39页 |
(二) 专业作曲家参与和介入扬琴伴奏音乐 | 第39-40页 |
(三) 对扬琴乐器改革的思考 | 第40-42页 |
1 关于乐器的稳定性问题 | 第40页 |
2 关于乐器的余音控制和利用问题 | 第40-41页 |
3 关于乐器的杂音问题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