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丙基磷酸酯双改性糯米淀粉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消化性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1 糯米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概况 | 第9页 |
1.2 改性淀粉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改性淀粉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2 改性淀粉及其应用 | 第10-12页 |
1.2.2.1 羟丙基改性淀粉 | 第10页 |
1.2.2.2 磷酸酯改性淀粉 | 第10-11页 |
1.2.2.3 双改性淀粉 | 第11-12页 |
1.3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第12-14页 |
1.3.1 毒理学安全评价简介 | 第12-13页 |
1.3.2 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 | 第13页 |
1.3.3 改性淀粉毒理学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淀粉的体外消化性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2.引言 | 第16-18页 |
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3.材料与方法 | 第18-29页 |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3.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8-19页 |
3.3 试验动物 | 第19页 |
3.4.试验方法 | 第19-28页 |
3.4.1 糯米淀粉制备及其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19-20页 |
3.4.2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20-21页 |
3.4.3 急性毒性实验 | 第21-22页 |
3.4.4 28 天连续喂养实验 | 第22页 |
3.4.5 动物试验测定指标 | 第22-27页 |
3.4.6 改性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 第27-28页 |
3.5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4.结果与讨论 | 第29-47页 |
4.1 糯米淀粉的基本成分测定 | 第29页 |
4.2 改性淀粉取代度测定 | 第29-30页 |
4.3 急性毒性实验 | 第30-37页 |
4.3.1 临床观察 | 第30-33页 |
4.3.2 血液常规检查 | 第33-34页 |
4.3.3 血清生化学检查 | 第34-35页 |
4.3.4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35-37页 |
4.3.5 半数致死量(LD50) | 第37页 |
4.4 28 天连续喂养实验 | 第37-44页 |
4.4.1 临床观察 | 第38-40页 |
4.4.2 血液常规检查 | 第40-41页 |
4.4.3 血清生化学检查 | 第41-42页 |
4.4.4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42-43页 |
4.4.5 每日容许摄入量 | 第43-44页 |
4.5 改性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 第44-47页 |
4.5.1 水解曲线 | 第44-45页 |
4.5.2 血糖指数 | 第45-47页 |
5.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6.展望与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