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0.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0.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4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兴趣的心理机制 | 第13-17页 |
1.1 兴趣的定义与分类 | 第13-14页 |
1.1.1 兴趣的定义 | 第13页 |
1.1.2 兴趣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 兴趣的产生与保持 | 第14-17页 |
1.2.1 兴趣的产生 | 第14-15页 |
1.2.2 兴趣的保持 | 第15-17页 |
2 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特征研究 | 第17-20页 |
2.1 儿童对第二语言产生兴趣的心理学基础 | 第17-18页 |
2.2 儿童习得第二语言的优点与缺点 | 第18-20页 |
2.2.1 儿童习得第二语言的优点 | 第18页 |
2.2.2 儿童习得第二语言的缺点 | 第18-20页 |
3 提高教学中儿童趣味性的具体操作方法 | 第20-29页 |
3.1 提高教学中的儿童趣味性 | 第20-22页 |
3.1.1 运用故事进行课堂导入 | 第20页 |
3.1.2 运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 | 第20-21页 |
3.1.3 直观教学法 | 第21-22页 |
3.2 通过教材因素与非教材因素提高教学中的儿童趣味性 | 第22-24页 |
3.2.1 通过教材因素提高教学中的儿童趣味性 | 第22-23页 |
3.2.2 通过非教材因素提高教学中的儿童趣味性 | 第23-24页 |
3.3 运用实际案例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儿童趣味性 | 第24-26页 |
3.3.1 以角色扮演形式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儿童趣味性 | 第24页 |
3.3.2 以游戏形式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儿童趣味性 | 第24-26页 |
3.4 课堂氛围的营造 | 第26-29页 |
3.4.1 全身反应法 | 第27页 |
3.4.2 充分利用教学工具 | 第27-28页 |
3.4.3 将学生带入情景中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