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一) 研究的缘由 | 第9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一) 延迟满足 | 第9-10页 |
(二) 自我延迟满足 | 第10-11页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一) 自我延迟满足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 第11页 |
(二) 关于延迟满足的两种类型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 不同延迟满足类型的测量方法的研究 | 第12-15页 |
1. 自我延迟满足实验范式 | 第12-13页 |
2. 外加延迟满足实验范式 | 第13-14页 |
3. 礼物延迟满足范式 | 第14-15页 |
(四) 幼儿延迟满足发展的能力特点 | 第15页 |
(五) 自我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1. 对奖励物的价值评判 | 第15-16页 |
2. 注意 | 第16-17页 |
3. 刺激情境 | 第17页 |
4. 榜样示范 | 第17-18页 |
5. 父母教养方式 | 第18页 |
6. 言语 | 第18页 |
(六) 工作情境下延迟满足发展的研究 | 第18-20页 |
(七)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一) 文献法 | 第21页 |
(二) 实验法 | 第21-27页 |
1、被试 | 第21-22页 |
2、实验设计及变量控制 | 第22-23页 |
3、实验工具和实验情境 | 第23-24页 |
4、预备实验 | 第24-25页 |
5、正式实验 | 第25-27页 |
6、统计工具 | 第27页 |
7、实验假设 | 第27页 |
六、研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27-32页 |
(一) 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时间的总体情况分析 | 第27-28页 |
(二) 组内组间效应及交互作用的检验 | 第28-30页 |
(三) 自我延迟满足等待时间在奖励物类型上的差异比较 | 第30-32页 |
七、分析与讨论 | 第32-33页 |
(一) 年龄、性别对幼儿自我延迟满足时间的影响 | 第32页 |
(二) 不同奖励物类型对幼儿自我延迟等待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八、结论 | 第33-34页 |
九、教育建议 | 第34-35页 |
(一) 对幼儿教师的建议 | 第34页 |
(二) 对幼儿家长的建议 | 第34-35页 |
十、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35-36页 |
(一) 研究的不足 | 第35页 |
(二) 研究的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