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21页 |
1.1 植物多酚概述 | 第10-11页 |
1.2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植物多酚的提取技术 | 第11-12页 |
1.2.2 植物多酚的结构鉴定 | 第12-13页 |
1.2.3 植物多酚的生理活性 | 第13-15页 |
1.2.4 植物多酚的抗营养性 | 第15页 |
1.2.5 植物多酚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核桃概况 | 第16-19页 |
1.3.1 核桃资源现状 | 第16-17页 |
1.3.2 核桃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3.3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主要原材料 | 第21页 |
2.1.2 主要药品试剂 | 第21-22页 |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35页 |
2.2.1 核桃种皮脱除效果研究 | 第22-25页 |
2.2.2 超声波辅助提取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工艺研究 | 第25-26页 |
2.2.3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初步提纯 | 第26-27页 |
2.2.4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初步鉴定 | 第27-29页 |
2.2.5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29-30页 |
2.2.6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 第30-34页 |
2.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65页 |
3.1 核桃种皮脱除效果研究 | 第35-39页 |
3.1.1 核桃仁基本营养成分对比研究 | 第35页 |
3.1.2 核桃仁氨基酸成分对比研究 | 第35-37页 |
3.1.3 核桃仁脂肪酸成分对比研究 | 第37-38页 |
3.1.4 核桃种皮中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3.2 超声波辅助提取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工艺优化结果 | 第39-44页 |
3.2.1 单因素实验 | 第39-42页 |
3.2.2 超声波辅助提取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正交试验研究 | 第42-44页 |
3.3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初步提纯鉴定 | 第44-49页 |
3.3.1 大孔吸附树脂柱材料的筛选 | 第44-45页 |
3.3.2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定性鉴定结果 | 第45页 |
3.3.3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结果 | 第45-46页 |
3.3.4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红外光谱扫描结果 | 第46-47页 |
3.3.5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 第47-49页 |
3.4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 | 第49-52页 |
3.4.1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DPPH·的清除能力 | 第49-50页 |
3.4.2 核桃种皮多酚的还原力 | 第50页 |
3.4.3 核桃种皮多酚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 | 第50页 |
3.4.4 核桃种皮多酚对过氧化氢(H_2O_2)清除能力 | 第50-51页 |
3.4.5 核桃种皮多酚的脂质过氧化清除能力 | 第51-52页 |
3.5 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的体外内氧化实验结果 | 第52-65页 |
3.5.1 Morris小鼠水迷宫实验 | 第52-55页 |
3.5.2 小鼠的体重及脏器指数变化 | 第55-57页 |
3.5.3 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脑细胞的凋亡情况 | 第57页 |
3.5.4 小鼠的脑细胞和肝脏细胞中ROS的含量变化 | 第57-58页 |
3.5.5 小鼠大脑海马区、和大脑皮层形态学的变化 | 第58-60页 |
3.5.6 小鼠脑组织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 第60-61页 |
3.5.7 体内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 第61-65页 |
4 结论 | 第65-67页 |
5 展望 | 第67-6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获奖 | 第74-75页 |
8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