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现状和成果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0-12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汉字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 第13-24页 |
第一节 汉字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可能性 | 第13-15页 |
一、汉字文化学依据 | 第13-14页 |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汉字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 第15-21页 |
一、汉字教学的难点 | 第16-17页 |
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习得汉字的难点 | 第17-19页 |
三、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母语中“汉字”的负迁移影响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汉字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意义 | 第21-24页 |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提高教学质量 | 第21-22页 |
二、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 第22页 |
三、传播中国文化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于文化的汉字教学原则和方法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基于文化的汉字教学原则 | 第24-26页 |
一、真实性原则 | 第24页 |
二、选择性原则 | 第24-25页 |
三、直观性原则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基于文化的汉字教学方法 | 第26-31页 |
一、利用汉字的字源来讲解的字源法 | 第27-28页 |
二、利用汉字形体的字形法 | 第28-29页 |
三、利用汉字联想记忆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汉字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 | 第31-36页 |
一、教师要区别汉字圈学生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教材与教学 | 第32页 |
二、教师重视汉字基本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汉字意识 | 第32-33页 |
三、讲解汉字笔画和结构中的民族思维方式 | 第33-34页 |
四、教师总结利用偏旁的规律,传授偏旁部首的文化意义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中高级阶段的汉字教学中导入文化的策略 | 第36-43页 |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展示汉字形体图形讲解中国文化 | 第36-37页 |
二、教师可从汉字角度出发重视书法教学,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 | 第37-38页 |
三、教师创造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环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汉字文化知识 | 第38-39页 |
四、从文化故事入手、文化意义入手,对比文化加深印象 | 第39-43页 |
第四章 在汉字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第43-48页 |
第一节 在汉字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可能出现的问题 | 第43-45页 |
一、对外汉语教师本身文化知识的不足 | 第43页 |
二、学生主观存在的文化差异 | 第43-44页 |
三、客观环境的限制 | 第44-45页 |
第二节 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 第45-48页 |
一、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 第45页 |
二、对比分析文化差异,建议学生采取保留态度 | 第45-46页 |
三、改变客观环境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