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7-9页 |
第一章 中非文化交流与赞比亚汉语教学 | 第9-14页 |
第一节 中非文化交流与中赞文化交流 | 第9-11页 |
一、中非文化交流历史概况 | 第9-10页 |
二、中赞经济背景下的中赞文化交流 | 第10-11页 |
第二节 非洲“汉语热”与赞比亚汉语教学 | 第11-14页 |
第二章 赞比亚汉语教学情况 | 第14-52页 |
第一节 赞比亚汉语教学发展状况 | 第14-21页 |
一、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 | 第14-17页 |
二、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 | 第17-21页 |
三、基特维国际学校 | 第21页 |
第二节 赞比亚汉语教学发展困难因素分析 | 第21-52页 |
一、硬件设施差 | 第22-25页 |
二、市场生源有限 | 第25-28页 |
三、投资经费不足 | 第28-29页 |
四、教学资源分布不平衡 | 第29-33页 |
五、师资与教材短缺 | 第33-40页 |
六、课程类型设置不完善 | 第40-50页 |
七、针对性的教学研究资料较少 | 第50-52页 |
第三章 解决赞比亚汉语教学发展困难之对策 | 第52-64页 |
第一节 拓展合作领域,改善教学硬件设施 | 第52-55页 |
一、加强与政府间的联系 | 第52页 |
二、加大与企业间的合作度 | 第52-54页 |
三、加大与私立学校间的联系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增设校外教学点 | 第55-57页 |
一、学生“走进来”与教师“走出去”相结合原则 | 第55-56页 |
二、引进民间资本,实行多方位合作模式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培养优秀的本土教师,开辟自我造血功能 | 第57-58页 |
第四节 编写有针对性的本土汉语教材 | 第58-60页 |
一、教材国别化 | 第58-59页 |
二、语言教学需求化、实用化——汉语小册子、汉语短期培训 | 第59-60页 |
第五节 课程设置本土化、区别化、综合化 | 第60-64页 |
一、增加听说课的比重,合理分配汉字、文化的讲解时间 | 第60-61页 |
二、开办各类汉语短期培训课程 | 第61-63页 |
三、赞比亚华文教育应与国内小学语文教育接轨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