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原因 | 第8-9页 |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教材简介 | 第12-16页 |
·对“商务英语”和“商务汉语”的认识 | 第12-13页 |
·教材简介 | 第13-16页 |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高级)简介 | 第13-14页 |
·《新丝路高级商务汉语综合教程》简介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新剑桥》和《新丝路》的对比分析 | 第16-37页 |
·两套教材的编写大纲、依据的语言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 | 第16-19页 |
·《新剑桥》与《新丝路》的编写大纲 | 第16-17页 |
·依据的语言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 | 第17-19页 |
·《新剑桥》与《新丝路》在编写设计方面的对比分析 | 第19-37页 |
·《新剑桥》与《新丝路》在目录设置上的对比分析 | 第19-21页 |
·《新剑桥》与《新丝路》在话题选择上的对比分析 | 第21-26页 |
·《新剑桥》与《新丝路》在语料来源上的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新剑桥》与《新丝路》在练习形式上的对比分析 | 第27-32页 |
·《新剑桥》与《新丝路》在词汇呈现方式上的对比分析 | 第32-37页 |
第四章 《新丝路》的得失分析与相关建议 | 第37-42页 |
·基于第二语言教学法对《新丝路》教材的分析 | 第37-39页 |
·基于认知法对《新丝路》教材的分析 | 第37-38页 |
·基于暗示法对《新丝路》教材的分析 | 第38-39页 |
·对商务汉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 第39-42页 |
·注重话题选择的时代性和趣味性 | 第39-40页 |
·注重语料的真实性 | 第40页 |
·注重练习形式的灵活性 | 第40-41页 |
·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性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今后研究方向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