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6-7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6-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成果综述 | 第7-8页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8-10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三) 语料来源 | 第9-10页 |
第一章 表示空间位移的“V+上去”和“V+下去” | 第10-19页 |
第一节 表示现实空间位移的“V+上去”和“V+下去” | 第10-14页 |
一、现实空间位移的特点 | 第10-11页 |
二、表现实空间位移的“V+上去” | 第11-13页 |
三、表现实空间位移的“V+下去”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表虚拟空间位移的“V上去”和“V下去” | 第14-19页 |
一、虚拟空间位移的特点 | 第15页 |
二、表示虚拟空间位移的“V上去” | 第15-16页 |
三.表虚拟空间位移的“V下去”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表非空间位移的“V+上去”和“V+下去” | 第19-28页 |
第一节 表非空间位移的“V+上去”和“V+下去”的意义 | 第19-23页 |
一、“V+上去”的非空间位移义 | 第19-21页 |
二、“V+下去”的非空间位移义 | 第21-23页 |
第二节 “V+上去”与“V+下去”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 | 第23-28页 |
一、“V+上去”和“V+下去”的对称性 | 第24页 |
二、“V+上去”和“V+下去”的不对称性 | 第24-26页 |
三、“V+上去”和“V+下去”不对称的原因 | 第26-28页 |
第三章 “V+上去”和“V+下去”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 第28-37页 |
第一节 “V+上去”和“V+下去”偏误的类型及成因 | 第28-34页 |
一、“V+上去”“V+下去”的偏误类型 | 第28-32页 |
二、偏误形成的原因 | 第32-34页 |
第二节 “V+上去”和“V+下去”的教学建议 | 第34-37页 |
一、教学策略 | 第34-35页 |
二、教学方法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