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s | 第5-6页 |
绪论 | 第6-12页 |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范围 | 第6-7页 |
二、研究思路和语料来源 | 第7-8页 |
三、英汉等比句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一) 汉语等比句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
(二) 英语等比句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三) 等比句在对外汉语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汉英等比句的句式对比 | 第12-27页 |
第一节 英汉等比句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一、汉语等比句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英语等比句的结构形式 | 第13页 |
第二节 句法结构对比 | 第13-15页 |
一、组成英汉等比句的构成要素 | 第14-15页 |
二、英汉等比句的结构对比 | 第15页 |
第三节 比较维度对比 | 第15-18页 |
一、比较维度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英汉等比句的比较维度对比 | 第16-18页 |
第四节 省略形式对比 | 第18-23页 |
一、英语等比句的省略形式 | 第18-20页 |
二、汉语等比句的省略形式 | 第20-21页 |
三、英汉等比句在省略形式上的差异 | 第21-23页 |
第五节 英汉等比句的语用对比 | 第23-27页 |
一、肯定形式汉语等比句的语用特征 | 第23-24页 |
二、肯定形式的英汉等比句的语用特征对比 | 第24-25页 |
三、否定形式汉英等比句的语用对比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英语背景留学生使用等比句的偏误分析 | 第27-34页 |
第一节 “A和/跟B一样……”的偏误分析 | 第27-29页 |
一、比较项不对称 | 第27页 |
二、语序混乱 | 第27-28页 |
三、成分残缺 | 第28页 |
四、句式杂糅 | 第28-29页 |
五、比较点使用不当 | 第29页 |
第二节 “A有B(这么/那么)……”的偏误分析 | 第29-31页 |
一、句式杂糅 | 第30页 |
二、比较点使用不当 | 第30页 |
三、滥用程度补语 | 第30-31页 |
四、“这么/那么”使用不当 | 第31页 |
第三节 “A像/跟B(这么/那么)……”的偏误分析 | 第31-34页 |
一、“这么/那么”位置不正确 | 第32页 |
二、“这么/那么”混淆 | 第32页 |
三、滥用程度副词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影响等比句的习得因素分析及教学建议 | 第34-38页 |
第一节 影响等比句习得的因素 | 第34-36页 |
一、母语负迁移 | 第34页 |
二、认知难易程度 | 第34-35页 |
三、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 第35页 |
四、教学策略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汉语等比句的教学建议 | 第36-38页 |
一、调整教学顺序 | 第36页 |
二、对语法点充分了解,清晰描述 | 第36页 |
三、情景引导,多加操练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