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5页 |
|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 ·单亲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 第9-10页 |
|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 第10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 ·单亲家庭 | 第10-11页 |
| ·心理健康 | 第11页 |
| ·心理健康教育 | 第11页 |
| ·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 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调查研究法 | 第13页 |
| ·访谈法 | 第13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 ·系统分析法 | 第13-14页 |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样本构成及方法简介 | 第15-17页 |
| 1 样本构成 | 第1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 #9结果与分析 | 第17-28页 |
| 1 研究结果 | 第17-18页 |
| 2 娄底市高职单亲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 第18-23页 |
| ·个性缺陷较明显 | 第18页 |
| ·认知能力欠缺 | 第18-20页 |
| ·明显的对人焦虑 | 第19页 |
| ·厌学心理明显 | 第19-20页 |
| ·抑郁倾向严重 | 第20页 |
| ·心理压力较大 | 第20-23页 |
| ·心理压力来源 | 第20-22页 |
| ·心理压力排解方式幼稚 | 第22-23页 |
| 3 娄底市高职单亲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23-28页 |
| ·社会方面的原因 | 第23页 |
| ·社会对单亲家庭和高职院校学生的歧视和偏见 | 第23页 |
| ·社会变革给高职单亲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 | 第23页 |
| ·学校方面的问题 | 第23-24页 |
| ·学校松懈的管理方法 | 第23-24页 |
| ·学校的学习风气 | 第24页 |
| ·老师的教育方法 | 第24页 |
| ·单亲家庭本身容易出现的原因 | 第24-25页 |
| ·父母角色残缺 | 第24页 |
| ·父母不良情绪 | 第24-25页 |
| ·单亲家庭不良的教育方式 | 第25-26页 |
| ·过分溺爱或者放纵孩子 | 第25-26页 |
| ·教孩子憎恨 | 第26页 |
| ·个人因素 | 第26-28页 |
| ·认识错误 | 第26-27页 |
| ·应对挫折的方式不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 第28-35页 |
| 1 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问题一般性应对策略 | 第28-31页 |
| ·政策方面要高度重视 | 第28页 |
| ·优化校园文化生活 | 第28页 |
| ·加强心理辅导的师资队伍建设 | 第28-29页 |
| ·建立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第29-30页 |
| ·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 | 第29页 |
| ·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 | 第29-30页 |
|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第30页 |
| ·设立心理咨询室和悄悄话信箱、心理热线 | 第30页 |
| ·高职单亲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 第30-31页 |
| ·克服高职单亲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存在的心理误区 | 第30页 |
| ·指导高职单亲学生心理特征与职业特征的双向选择 | 第30-31页 |
| 2 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问题针对性应对策略 | 第31-35页 |
| ·高职单亲学生生命教育 | 第31页 |
| ·认识教育 | 第31-33页 |
| ·正确认识单亲家庭 | 第31页 |
|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 | 第31-32页 |
| ·自我悦纳 | 第32页 |
| ·认识自尊 | 第32-33页 |
| ·能力发展教育 | 第33-35页 |
| ·运用内部语言暗示法进行自我调适 | 第33页 |
| ·培养高职单亲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幽默感 | 第33-34页 |
| ·高职院校对单亲学生实行分层教育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附录1:高职单亲学生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表一 | 第38-39页 |
| 附录2:访谈记录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