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1.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2.活动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13-15页 |
1.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对活动教学法的基本认识 | 第15-19页 |
(一) 对活动教学法的界定 | 第15页 |
(二) 活动教学法的应用目标 | 第15-16页 |
(三) 活动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 第16页 |
1.主体性原则 | 第16页 |
2.实践性原则 | 第16页 |
3.综合性原则 | 第16页 |
4.开放性原则 | 第16页 |
5.发展性原则 | 第16页 |
(四) 活动教学法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五) 活动教学的应用模式 | 第17-19页 |
1.操作型活动教学模式 | 第17页 |
2.体验型活动教学模式 | 第17页 |
3.探究型活动教学模式 | 第17-18页 |
4.交往型活动教学模式 | 第18-19页 |
二、中级对外汉语阅读课运用活动教学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9-27页 |
(一) 中级对外汉语阅读课应用活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 第19-25页 |
1.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概况 | 第19-20页 |
2.中级汉语水平学生的阅读课学习需求调查 | 第20-24页 |
3.中级对外汉语阅读课与活动教学法结合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二) 中级对外汉语阅读课中应用活动教学法的可行性 | 第25-27页 |
1.阅读课丰富的语言材料提供了活动素材 | 第25页 |
2.活动教学法满足了蒙古学生对课堂趣味的需求 | 第25-26页 |
3.教师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 第26-27页 |
三、中级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第27-34页 |
(一) 教材分析 | 第27页 |
(二) 教学对象 | 第27页 |
(三) 教学目标 | 第27-28页 |
(四) 中级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活动设计基本要求 | 第28-29页 |
1.以培养学生的书面阅读能力为活动的终极目的 | 第28页 |
2.注重活动的趣味性 | 第28页 |
3.注重活动的多样性 | 第28-29页 |
4.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 | 第29页 |
(五) 中级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活动设计及实施 | 第29-34页 |
1.以积累汉语文化知识为目的的课堂活动 | 第29-31页 |
2.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活动 | 第31-32页 |
3.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技巧为目的的课堂活动 | 第32-34页 |
四、活动教学法在中级对外汉语阅读课应用的教学反思 | 第34-37页 |
(一) 成功之处 | 第34-35页 |
1.活动设计方面 | 第34-35页 |
2.活动过程方面 | 第3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35-36页 |
(三) 改进措施 | 第36页 |
1.预估活动时长并合理安排 | 第36页 |
2.动员学生参与活动 | 第36页 |
(四) 教学建议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