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根据 | 第10-13页 |
1.3 关于国内外使字句偏误研究的现状 | 第13-18页 |
1.4 个人观点 | 第18-19页 |
1.5 语料的来源介绍 | 第19-20页 |
第二章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学生“使”字句习得偏误统计与分析 | 第20-31页 |
2.1 遗漏偏误 | 第20-23页 |
2.1.1 “使”字句A段缺失 | 第21页 |
2.1.2 “使”字缺失 | 第21-22页 |
2.1.3 “使”字句B段缺失 | 第22页 |
2.1.4 “使”字句中段缺失 | 第22-23页 |
2.1.5 “使”字句C段缺失或不完整 | 第23页 |
2.2 误加偏误 | 第23-24页 |
2.3 误代偏误 | 第24-29页 |
2.3.1 介词误代 | 第24-25页 |
2.3.2 句式误代 | 第25-29页 |
2.4 错序偏误 | 第29页 |
2.5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外国学生习得现代汉语“使”字句偏误的问卷调查结果及阐释 | 第31-36页 |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和作用 | 第31-32页 |
3.2 比对调查数据,分析阐释 | 第32-36页 |
第四章 外国学生“使”字句习得偏误原因分析 | 第36-43页 |
4.1 母语负迁移 | 第36-37页 |
4.2 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 第37页 |
4.3 参考书籍(教学大纲、工具书和教材)的干扰 | 第37-42页 |
4.4 目的语自身的特征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解决外国学生“使”字句习得偏误的对策 | 第43-48页 |
5.1 加强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运用 | 第43页 |
5.2 培养目的语的语感 | 第43-44页 |
5.3 学习者要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 | 第44-45页 |
5.4 针对目的语自身特征,教师要有恰当的教学策略 | 第45-47页 |
5.4.1 加强对“把”字句的教学和研究 | 第45-46页 |
5.4.2 加强对“叫”、“让”“令”字句的教学和研究 | 第46-47页 |
5.5 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硬件的质量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