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论文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22页 |
| 1.2.1 肘板结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2.2 结构子模型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2.3 结构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2章 船舶肘板节点结构强度特性分析 | 第23-43页 |
| 2.1 有限元技术、Ansys软件及其子模型方法 | 第23-29页 |
| 2.1.1 有限元技术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 2.1.2 Ansys软件 | 第26-27页 |
| 2.1.3 子模型法原理 | 第27-29页 |
| 2.2 船舶舱段结构整体模型有限元的建立 | 第29-34页 |
| 2.2.1 整体模型有限元模型 | 第29-31页 |
| 2.2.2 整体模型强度计算结果 | 第31-33页 |
| 2.2.3 肘板节点结构子模型位置选取 | 第33-34页 |
| 2.3 肘板节点结构子模型有限元的建立 | 第34-36页 |
| 2.3.1 子模型有限元建立的基本步骤 | 第34页 |
| 2.3.2 肘板节点结构子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 2.4 肘板节点结构强度特性分析 | 第36-37页 |
| 2.5 肘板节点结构子模型计算结果验证 | 第37-39页 |
| 2.5.1 子模型法结果验证的一般方法 | 第37-38页 |
| 2.5.2 肘板节点结构子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 | 第38-39页 |
| 2.6 子模型有无肘板的结果对比 | 第39-41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3章 肘板节点结构形状优化研究 | 第43-59页 |
| 3.1 形状优化基本含义及其专用优化软件 | 第43-47页 |
| 3.1.1 形状优化基本含义 | 第43-44页 |
| 3.1.2 Hyperworks/optistuct软件 | 第44-47页 |
| 3.2 肘板节点结构形状优化数学模型 | 第47-49页 |
| 3.3 肘板节点结构形状优化结果 | 第49-56页 |
| 3.4 肘板节点结构形状优化工程化处理 | 第56-5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4章 肘板节点结构拓扑优化研究 | 第59-84页 |
| 4.1 拓扑优化基本含义及本文的优化策略 | 第59-61页 |
| 4.1.1 拓扑优化基本含义 | 第59-60页 |
| 4.1.2 肘板节点结构拓扑优化研究策略 | 第60-61页 |
| 4.2 肘板节点结构第一级拓扑优化 | 第61-77页 |
| 4.2.1 肘板节点结构拓扑优化第一级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61页 |
| 4.2.2 肘板节点结构第一级拓扑优化结果 | 第61-75页 |
| 4.2.3 肘板节点结构第一级拓扑优化结果工程化处理 | 第75-77页 |
| 4.3 肘板节点结构第二级拓扑优化 | 第77-83页 |
| 4.3.1 肘板节点结构第二级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77-78页 |
| 4.3.2 肘板节点结构第二级拓扑优化结果 | 第78-81页 |
| 4.3.3 肘板节点结构第二级拓扑优化结果工程化处理 | 第81-8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4-87页 |
| 5.1 总结 | 第84-86页 |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86页 |
| 5.3 展望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