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母语者汉语程度副词偏误研究--基于中介语语料库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程度副词本体研究 | 第10-12页 |
二、程度副词偏误研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4-19页 |
一、研究理论 | 第14-18页 |
(一)中介语理论 | 第14-16页 |
(二)偏误分析理论 | 第16-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偏误的统计与描写 | 第19-33页 |
第一节 遗漏 | 第20-23页 |
一、程度副词本身的遗漏 | 第21-22页 |
二、程度副词后“有”的遗漏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误加 | 第23-26页 |
一、程度副词连用造成的误加 | 第23-24页 |
二、程度副词于形容词或动词前误加 | 第24-25页 |
三、程度副词在比较句中的误加 | 第25-26页 |
第三节 误代 | 第26-29页 |
一、程度副词之间的误代 | 第27-28页 |
(一)程度副词“很”的误代 | 第27-28页 |
(二)其他程度副词“非常”、“比较”的误代 | 第28页 |
二、程度副词与其他词之间的误代 | 第28-29页 |
第四节 错序 | 第29-30页 |
一、程度副词误置于动词之前 | 第29-30页 |
二、程度副词误置于名词之前 | 第30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偏误成因分析 | 第33-43页 |
第一节 语际偏误 | 第33-36页 |
第二节 语内偏误 | 第36-40页 |
一、过度类推 | 第37-38页 |
二、过度概括 | 第38-39页 |
三、近义替换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其他因素 | 第40-43页 |
一、因注释不当而造成的偏误 | 第41页 |
二、因教材误导而造成的偏误 | 第41页 |
三、因媒体误导而造成的偏误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英语母语者汉语程度副词教学策略探讨 | 第43-49页 |
第一节 汉语程度副词教学难点分析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汉语程度副词课堂教学策略的局限性 | 第44-45页 |
第三节 程度副词教学策略探讨 | 第45-49页 |
一、情境教学的应用 | 第45-46页 |
二、对比教学的应用 | 第46-47页 |
三、纠错教学的应用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9-52页 |
第一节 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0页 |
第三节 后续研究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A《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程度副词清单 | 第55-56页 |
附录B 汉语中介语语料偏误标注及代码说明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