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学习表现性评价实践探索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9-27页
    (一)问题提出第9-14页
        1、背景第9-10页
        2、初中生历史学习现状及其评价问题第10-12页
        3、原因分析第12-13页
        4、开展表现性评价是帮助学生走出历史学习困境的理想钥匙第13-14页
    (二)文献综述第14-17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7-22页
        1、初中历史学习第17-18页
        2、情景模拟第18-19页
        3、表现性任务第19-20页
        4、表现性评价第20-22页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第22-23页
    (五)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第23-27页
        1、研究基础第23-24页
        2、研究方法第24-27页
二、初中历史学习表现性评价设计第27-34页
    (一)学习评价改革与发展趋势第27-28页
        1、学习评价改革是时代变革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第27页
        2、学习评价改革的趋势第27-28页
    (二)初中历史学习与表现性评价的整合第28-29页
        1、新课程下初中历史学习突出了以下特点第29页
        2、表现性评价符合初中生历史学习的核心理念和要求第29页
    (三)初中历史学习表现性评价的设计第29-34页
        1、初中历史学习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第29-30页
        2、设计思路及策略第30-31页
        3、操作程序第31-34页
三、初中历史学习表现性评价实际操作第34-47页
    (一)小型表现性任务第35-40页
        1、含义第35页
        2、特点第35页
        3、构成要素第35页
        4、操作程序第35-36页
        5、工具第36页
        6、实践探索第36-40页
    (二)大型表现性任务第40-47页
        1、含义第40-41页
        2、特点第41页
        3、目的第41页
        4、构成要素第41页
        5、操作程序第41-42页
        6、工具第42页
        7、实践探索第42-47页
四、初中历史学习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具体要求第47-52页
    (一)具体要求第47-50页
        1、基于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表现性评价标准第47-48页
        2、基于师生共同协商,选择表现性任务内容第48页
        3、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情,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第48-49页
        4、基于家长参与,表现性评价主体多元化第49页
        5、基于历史教学实际,与其他评价方式取长补短第49-50页
    (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50-52页
        1、结合校情和班情切实开展表现性评价实践探索第50页
        2、历史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学习评价理论与技术第50-51页
        3、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历史学习及其评价活动第51页
        4、依据学生的真实表现,保证评价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第51-52页
五、初中历史学习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结果分析第52-59页
    (一)对历史课堂学生学习变化的分析第52-53页
        1、学生的学习态度开始端正第52-53页
        2、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第53页
    (二)对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分析第53-55页
        1、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第53-54页
        2、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第54-55页
    (三)对考试成绩的分析第55-56页
    (四)学生对表现性评价接受程度的分析第56-59页
六、结语第59-63页
    (一)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59-61页
        1、存在的问题第59-60页
        2、主要对策第60-61页
    (二)后续研究的方向第61-63页
        1、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将表现性评价活动常规化第62页
        2、在初中历史学习表现性评价中融入小组评价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一:初中历史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第65-66页
附录二:初中历史学习变化问卷调查表第66-67页
附录三:表现性评价接受程度问卷调查表第67-68页
附录四:其他部分过程资料第68-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国南部穆斯林学生与非穆斯林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比较研究
下一篇:英语母语者汉语程度副词偏误研究--基于中介语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