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对象及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对象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关于英国传教士汉学研究第12-14页
        1.2.2 关于鲍康宁的研究第14-15页
        1.2.3 关于《圣谕广训》的研究第15-18页
    1.3 理论、方法及文献来源第18-20页
        1.3.1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18-19页
        1.3.2 文献来源第19-20页
第二章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概述第20-31页
    2.1 历史渊源第20-22页
        2.1.1《圣谕广训》及其白话文版本的出现第20-21页
        2.1.2《圣谕广训》的西文译本第21-22页
        2.1.3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研究价值第22页
    2.2 鲍康宁与《圣谕广训》英译本第22-31页
        2.2.1 鲍康宁生平及其著作第22-26页
        2.2.2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介绍第26-31页
第三章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词汇研究第31-45页
    3.1 文化词语分析第31-38页
        3.1.1《圣谕广训》中的文化词语分析第32-35页
        3.1.2 鲍康宁对文化词语的注释和补充第35-38页
        小结第38页
    3.2 固定用语分析第38-43页
        3.2.1 四字格第39-41页
        3.2.2 俗语第41-43页
        小结第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语法研究第45-81页
    4.1 代词第47-54页
        4.1.1《圣谕广训》代词概述第47-48页
        4.1.2《圣谕广训》英译本中的代词教学第48-54页
        小结第54页
    4.2 量词第54-60页
        4.2.1《圣谕广训》量词概述第54-55页
        4.2.2《圣谕广训》英译本中的量词教学第55-57页
        4.2.3 与《英华合璧》的配套教学第57-59页
        小结第59-60页
    4.3 形容词小品词(Adjectival particle)“的”第60-67页
        4.3.1《圣谕广训》英译本中“的”的教学第61-64页
        4.3.2 与《英华合璧》“的”的教学对比第64-66页
        小结第66-67页
    4.4 被动语态的表达方法第67-73页
        4.4.1《圣谕广训》“被”字句概述第68页
        4.4.2《圣谕广训》英译本中被动语态教学第68-71页
        4.4.3 与《语言自迩集》被动语态教学对比第71-73页
    4.5“把”字句第73-77页
        4.5.1《圣谕广训》中“把”字句概述第73-74页
        4.5.2《圣谕广训》英译本中“把”字句教学第74-76页
        小结第76-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81页
第五章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评价第81-86页
    5.1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成功之处第81-83页
    5.2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不足之处第83-84页
    5.3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价值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致谢第91-92页
附录第92-113页
    附录一:《圣谕广训》西文译本简述第92-97页
    附录二:鲍康宁生平记事年表第97-99页
    附录三: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圣谕词汇集》、《英华合璧》书影第99-111页
    附录四:中国内地会老照片第111-113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广州荔湾区登革热防控为例
下一篇:西安市长安一中校园改扩建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