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9页 |
·胆固醇简介 | 第10-11页 |
·乳酸菌简介 | 第11-12页 |
·胆固醇测定方法 | 第12-13页 |
·邻苯二甲醛法 | 第12页 |
·皂化-比色法 | 第12页 |
·酶法 | 第12-13页 |
·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研究 | 第13页 |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体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降胆固醇乳酸菌在动物和人体内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降胆固醇乳酸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降胆固醇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研究 | 第16-17页 |
·展望 | 第17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19-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9-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乳酸菌筛选结果 | 第22页 |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 | 第22-24页 |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 第24-25页 |
·16S 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结果 | 第25-26页 |
·耐酸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耐胆盐试验结果 | 第27-28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1页 |
3 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I4增菌培养基响应面优化 | 第3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培养基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碳源的选择 | 第33-34页 |
·氮源的选择 | 第34页 |
·pH的选择 | 第34-35页 |
·温度的选择 | 第35页 |
·接种量的选择 | 第35-36页 |
·植物乳杆菌I4增菌培养基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36-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4 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I4菌制剂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 第43-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培养基 | 第4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冻干保护剂的选择 | 第44-45页 |
·菌泥与保护剂的混合比例的确定 | 第45页 |
·预冻温度及时间的选择 | 第45-46页 |
·玻璃瓶中菌液装液量的确定 | 第46页 |
·菌制剂降胆固醇能力测试 | 第46页 |
·菌制剂稳定性考察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5 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菌制剂在发酵泡菜中的应用 | 第48-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8页 |
·培养基 | 第48-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泡菜发酵过程中泡菜液的pH测定的结果及分析 | 第51页 |
·泡菜发酵过程中总酸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51-52页 |
·泡菜发酵过程中氨基态氮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52-53页 |
·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53页 |
·泡菜发酵过程中感官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3-54页 |
·泡菜中相关微生物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