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 关于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论述 | 第8-9页 |
2.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问题的论述 | 第9-10页 |
3. 关于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论述 | 第10页 |
(三)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四)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12页 |
1. 中华文化素养的界定 | 第11-12页 |
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与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关系的界定 | 第12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华文化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 第14-19页 |
(一) 07 版与 09 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对比分析 | 第14-15页 |
1. 课程名称变化分析 | 第14-15页 |
2. 学分制度变化分析 | 第15页 |
(二)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分析 | 第15-16页 |
(三) 新旧《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比的启示 | 第16-19页 |
二、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文化素养薄弱的原因分析 | 第19-25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20-25页 |
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本科专业多元化 | 第20-21页 |
2. 部分源于我国的语文教育 | 第21-23页 |
3. 西方文化传入 | 第23-25页 |
三、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华文化素养提高的途径 | 第25-33页 |
(一) 改革现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 | 第25-26页 |
(二) 多渠道提供文化素养教育 | 第26-27页 |
(三) 制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文化素养主修能力培养方案 | 第27-29页 |
1. 培养目标的构成 | 第27-28页 |
2. 考核标准 | 第28页 |
3. 训练方式及考核时间 | 第28-29页 |
4. 学分规定 | 第29页 |
(四) 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文化实习制度 | 第29-30页 |
(五) 引导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30-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