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古代语法(文言语法)论文

《孟子》名词性谓语句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0-23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要说明的相关问题第10-13页
  一、选题目的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页
  四、论文中要说明的相关问题第12-13页
 第二节 孟子与《孟子》研究第13-15页
  一、孟子第13页
  二、《孟子》第13-15页
 第三节 名词性谓语句的相关研究及论述第15-23页
  一、名词性谓语句的研究回顾第15-16页
  二、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性谓语句研究第16-19页
  三、古代汉语中名词性谓语句与判断句的关系第19-23页
第一章 《孟子》名词性谓语句的结构类型第23-45页
 第一节 主语的构成第23-33页
  一、名词性成分第24-30页
  二、动词性成分第30-31页
  三、形容词第31-32页
  四、主语省略第32-33页
 第二节 谓语的构成第33-39页
  一、单个的名词充当谓语第34页
  二、代词充当谓语第34-35页
  三、数词充当谓语第35-36页
  四、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第36-39页
 第三节 《孟子》中名词性谓语句的句法模式第39-45页
  一、主语,谓语第39-40页
  二、主语,谓语“也”第40页
  三、主语“也”,谓语第40-41页
  四、主语“者”,谓语“也”第41页
  五、主语“也”,谓语“也”第41页
  六、主语“也者”,谓语“也”第41页
  七、谓语第41-45页
第二章 《孟子》名词性谓语句的语义研究第45-54页
 第一节 《孟子》名词性谓语句的主语语义分析第45-47页
  一、主语用来指人第45-46页
  二、主语用来指物第46页
  三、主语用来表示动作或事件第46-47页
 第二节 《孟子》名词性谓语句的谓语语义分析第47-51页
  一、谓语表示类属第47-48页
  二、谓语表示数量第48页
  三、谓语表示动作的施事第48-49页
  四、谓语表示原因第49页
  五、谓语表示用途或目的第49-50页
  六、谓语表评价第50页
  七、谓语表归属第50-51页
 第三节 《孟子》名词性谓语句的功能类型第51-54页
  一、判断句第51-52页
  二、说明句第52页
  三、描写句第52-54页
第三章 《孟子》名词性谓语句的语用研究第54-62页
 第一节 主题和述题第54-56页
  一、主题句第55页
  二、无主题句第55-56页
 第二节 焦点与强调第56-59页
  一、通过特定语词来强调焦点第57-58页
  二、通过变式语句来强调焦点第58-59页
  三、通过平行结构来强调焦点第59页
 第三节 语气的类型第59-62页
  一、陈述句第60页
  二、疑问句第60页
  三、感叹句第60-62页
第四章 从《孟子》看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古今变化第62-70页
 第一节 古今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继承与统一第62-64页
  一、广泛存在于口语语体中第62-63页
  二、保持着精炼简洁的表达特色第63页
  三、在形式上较少使用单独的名词作谓语第63-64页
 第二节 古今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发展与变化第64-67页
  一、句法模式上由多样到单一第64-65页
  二、语义表达上由以静态义为主到动、静结合第65-66页
  三、其他方面的具体变化第66-67页
 第三节 古今汉语名词性谓语句变化的原因试析第67-70页
  一、先秦汉语句法模式的多样性第68页
  二、现代汉语中判断词“是”的应用第68-70页
第五章 先秦名词性谓语句的理论阐释第70-75页
 第一节 陈述与指称第70-72页
  一、关于陈述与指称第70-71页
  二、名词性谓语陈述义的获得第71-72页
 第二节 构式语法第72-75页
  一、关于构式语法第72-73页
  二、先秦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构式义第73-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这”、“那”系词语使用规则教学研究
下一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英等比句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