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第8-9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一) 汉语动量词的分类研究 | 第9-10页 |
(二) 汉语动量词的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研究 | 第10-12页 |
(三) 现代汉语中的动量词研究 | 第12页 |
(四) 动量词的认知研究 | 第12-13页 |
(五) 动量词的习得研究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二) 语料分析法 | 第15页 |
(三) 对比分析法 | 第15页 |
(四) 偏误分析法 | 第15页 |
(五) 统计分析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汉泰语动量词概说 | 第16-23页 |
一、泰语动量词研究概说 | 第16页 |
二、汉泰语动量词的分类及比较 | 第16-19页 |
(一) 汉语动量词的分类 | 第16-18页 |
(二) 泰语动量词的分类 | 第18-19页 |
(三) 汉泰语动量词的分类比较 | 第19页 |
三、汉泰语动量词组的语序及比较 | 第19-21页 |
(一) 汉语动量词组的语序 | 第19-20页 |
(二) 泰语动量词组的语序 | 第20-21页 |
(三) 汉泰语动量词组的语序比较 | 第21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泰国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语料分析 | 第23-40页 |
一、研究范围和语料来源 | 第23页 |
二、泰国留学生汉语专用动量词习得分析 | 第23-31页 |
(一) 问卷分析 | 第23-29页 |
(二) 语料库中的专用动量词使用情况分析 | 第29-31页 |
(三) 泰国学生使用汉语专用动量词小结 | 第31页 |
三、泰国留学生汉语借用动量词习得分析 | 第31-33页 |
(一) 问卷第二大题分析 | 第31-33页 |
(二) 小结 | 第33页 |
四、泰国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习得分析 | 第33-35页 |
(一) 问卷第三大题分析 | 第33-35页 |
(二) 小结 | 第35页 |
五、泰国留学生汉语动量词组语序分析 | 第35-37页 |
(一) 问卷第四大题分析 | 第35-37页 |
(二) 小结 | 第37页 |
六、泰国留学生使用汉语动量词受母语影响分析 | 第37-39页 |
(一) 问卷第五大题分析 | 第37-39页 |
(二) 小结 | 第39页 |
七、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泰国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偏误分析 | 第40-49页 |
一、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动量词的偏误类型 | 第40-43页 |
(一) 遗漏偏误 | 第40页 |
(二) 误用偏误 | 第40-42页 |
(三) 错序偏误 | 第42页 |
(四) 误加偏误 | 第42-43页 |
(五) 其他类型偏误 | 第43页 |
二、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动量词偏误原因分析 | 第43-48页 |
(一) 母语的负迁移 | 第43页 |
(二) 目的语规则泛化 | 第43-44页 |
(三) 学习者个体因素 | 第44-45页 |
(四) 教材编写的缺陷 | 第45-48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对泰汉语动量词教学对策和建议 | 第49-65页 |
一、加强汉泰语动量词的对比研究 | 第49-50页 |
二、重视对汉语中意义及用法相近的动量词的对比 | 第50-52页 |
(一) 动量词“次”、“遍”和“趟” | 第50页 |
(二) 动量词“通”、“番”、“顿” | 第50-51页 |
(三) 动量词“次”和“回” | 第51-52页 |
三、对动量词进行分阶段教学 | 第52-57页 |
(一) 初级阶段汉语动量词教学 | 第52-54页 |
(二) 中级阶段汉语动量词教学 | 第54-56页 |
(三) 高级阶段汉语动量词教学 | 第56-57页 |
四、注重知识点的复现 | 第57页 |
五、运用隐喻—转喻认知理论 | 第57-64页 |
(一) 加强学生对动态过程的认知 | 第57-58页 |
(二) 专用动量词教学策略 | 第58-61页 |
(三) 借用动量词的教学策略 | 第61-64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