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 学习者汉字学习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三) 针对韩国人汉字教学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韩国首尔地区高中汉字学习基本情况调查及分析 | 第17-30页 |
一、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17-18页 |
(一) 问卷设计 | 第17页 |
(二) 问卷调查 | 第17-18页 |
二、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第18-26页 |
(一) 学生汉语学习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二) 学生汉字学习基本情况 | 第20-23页 |
(三) 学生汉语、汉字考试情况 | 第23-24页 |
(四) 教师汉字教学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三、 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二) 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三) 师生之间存在的分歧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韩国高中汉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一、 教学的原因 | 第30-32页 |
(一) 汉语课时少,没有单独开设汉字课的时间 | 第30页 |
(二) 班级人数多,笔顺纠错困难 | 第30-31页 |
(三) 教材不统一,以任课教师的偏好为主 | 第31页 |
(四) 紧缺中国教师,缺少教师间的业务交流 | 第31-32页 |
二、 学习的原因 | 第32-33页 |
(一) 学习动力不足 | 第32页 |
(二) 对汉字学习过分自信 | 第32-33页 |
(三) 学习方法单一 | 第33页 |
(四) 受母语干扰 | 第33页 |
三、 社会的原因 | 第33-35页 |
(一) “韩文专用法案”影响广泛 | 第33-34页 |
(二) 韩国汉字政策举棋不定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韩国高中汉字教学对策 | 第35-45页 |
一、 教学对策 | 第35-39页 |
(一) 重视思维转换 | 第35-36页 |
(二) 注重汉字文化解读 | 第36页 |
(三) 多与“汉文课”互动,多做繁简对比 | 第36-38页 |
(四) 重视笔顺教学 | 第38-39页 |
(五) 多做定期总结 | 第39页 |
二、 学习对策 | 第39-42页 |
(一) 端正学习态度 | 第39-40页 |
(二) 转换思维方式 | 第40页 |
(三) 适当运用反复抄写法 | 第40-41页 |
(四) 多做汉韩汉字对比 | 第41页 |
(五) 建立个人汉字偏误库 | 第41-42页 |
三、 管理对策 | 第42-45页 |
(一) 出台规范汉字的法规政策 | 第42-43页 |
(二) 加强媒体对汉语学习的支持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