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1 微生物对豆制品的影响 | 第15-16页 |
·豆制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种类 | 第15页 |
·微生物对豆制品的安全危害 | 第15页 |
·微生物对豆制品的致腐作用 | 第15-16页 |
·豆制品中的生物胺 | 第16页 |
2 16S rDNA序列分析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7页 |
·165 rRNA序列分析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3 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 第18-25页 |
·预测微生物学的概念 | 第18页 |
·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微生物预测模型的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微生物生长的数学模型 | 第20-23页 |
·预测微生物学的应用 | 第23-25页 |
4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豆腐贮存过程中主要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 第3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方法 | 第31-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腐败菌理化特性的研究 | 第33-35页 |
·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35-40页 |
·讨论 | 第40页 |
3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豆腐品质变化的微生物效应及其特定腐败菌的判别 | 第42-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测定的指标与方法 | 第43-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感官变化 | 第44-45页 |
·细菌总数的变化 | 第45-46页 |
·pH值的变化 | 第46-47页 |
·HPLC测定的生物胺含量变化 | 第47-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3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豆腐中库特氏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 第55-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材料 | 第55-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6页 |
·特定腐败菌FM-2的最小腐败量 | 第57页 |
·库特氏菌生长曲线和动力学模型 | 第57-60页 |
·特定腐败菌FM-2的动力学参数 | 第60-61页 |
·温度对特定腐败菌FM-2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61-63页 |
·特定腐败微生物FM-2生长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63-64页 |
·剩余货架期的预测和验证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页 |
3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