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挫折情境下归因方式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及干预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1-14页
        2.1.1 挫折和挫折情境第11-12页
        2.1.2 归因方式第12-13页
        2.1.3 攻击性第13-14页
    2.2 相关研究第14-20页
        2.2.1 有关攻击行为研究的理论认识第14-17页
        2.2.2 研究现状第17-20页
    2.3 问题提出第20页
    2.4 研究假设第20-21页
    2.5 研究意义第21页
3 研究设计第21-22页
    3.1 研究目的第21页
    3.2 研究内容第21页
    3.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4 研究一挫折情境下归因方式对攻击性的影响研究第22-30页
    4.1 挫折情境的创设第22-23页
        4.1.1 实验目的第22页
        4.1.2 选取对象第22页
        4.1.3 测量工具第22页
        4.1.4 实验设计第22-23页
        4.1.5 实验结果第23页
    4.2 挫折情境下归因方式对攻击性的影响第23-30页
        4.2.1 研究目的第23页
        4.2.2 被试选取第23-24页
        4.2.3 研究工具第24-25页
        4.2.4 研究设计第25-26页
        4.2.5 研究结果第26-28页
        4.2.6 讨论第28-30页
5 研究二归因训练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干预第30-42页
    5.1 研究目的第30-31页
    5.2 研究工具第31-33页
        5.2.1 测量工具第31页
        5.2.2 归因训练方案第31-33页
    5.3 研究设计第33页
    5.4 研究结果第33-38页
        5.4.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数据结果第33-34页
        5.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结果第34-35页
        5.4.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数据结果第35-36页
        5.4.4 实验组成员反馈汇总第36-38页
    5.5 讨论第38-42页
        5.5.1 归因训练的效果分析第38-39页
        5.5.2 对挫折情境下内隐攻击性影响的效果分析第39-40页
        5.5.3 对挫折情境下外显攻击性影响的效果分析第40-41页
        5.5.4 总分析第41-42页
6 结论第42页
7 教育建议第42-43页
8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附录1第49-53页
附录2第53-54页
附录3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H市3所高校毕业生为例
下一篇: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师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