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猴头菇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3-15页 |
1.1 提高免疫及抗肿瘤 | 第13页 |
1.2 抗溃疡 | 第13-14页 |
1.3 抗氧化、抗衰老 | 第14-15页 |
1.4 降血脂 | 第15页 |
1.5 降血糖 | 第15页 |
2 多糖的提取 | 第15-17页 |
2.1 影响因素及设计方法 | 第15-16页 |
2.2 不同溶剂提取 | 第16页 |
2.3 微波提取 | 第16页 |
2.4 超声波提取 | 第16-17页 |
2.5 酶法提取 | 第17页 |
2.6 超高压提取 | 第17页 |
3 多糖的纯化 | 第17-19页 |
3.1 脱色 | 第17-18页 |
3.2 脱蛋白 | 第18页 |
3.3 多糖的分级 | 第18-19页 |
4 猴头菇多糖结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4.1 结构分析方法 | 第19页 |
4.2 结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5 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5.1 课题的目的 | 第20页 |
5.2 课题的意义 | 第20-21页 |
5.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页 |
5.3.1 猴头菇菌丝体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页 |
5.3.2 猴头菇菌丝体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猴头菇菌丝体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5-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1.1 材料 | 第26页 |
1.1.1 原材料 | 第26页 |
1.1.2 试剂 | 第26页 |
1.1.3 仪器 | 第26页 |
1.2 方法 | 第26-30页 |
1.2.1 粗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 第26-27页 |
1.2.2 最佳酶制剂筛选 | 第27页 |
1.2.3 单因素试验 | 第27页 |
1.2.4 食用菌水解酶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化 | 第27-28页 |
1.2.5 超声波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 第28页 |
1.2.6 酶法和超声提取的有效组合 | 第28-29页 |
1.2.7 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1.2.8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2.1 最佳酶制剂筛选 | 第30-31页 |
2.2 食用菌水解酶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 第31-33页 |
2.3 食用菌水解酶提取多糖的正交试验优化及分析 | 第33-34页 |
2.4 超声波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 第34-37页 |
2.5 超声波提取多糖的响应面实验及分析 | 第37-40页 |
2.6 酶法和超声提取的有效组合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猴头菇菌丝体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45-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9页 |
1.1 材料 | 第45-46页 |
1.1.1 原材料 | 第45页 |
1.1.2 试剂 | 第45-46页 |
1.1.3 仪器 | 第46页 |
1.2 方法 | 第46-49页 |
1.2.1 猴头菇多糖纯化工艺流程 | 第46页 |
1.2.2 猴头菇粗多糖淀粉酶酶解的正交试验优化 | 第46-47页 |
1.2.3 猴头菇粗多糖糖化酶酶解的正交试验优化 | 第47页 |
1.2.4 胰蛋白酶和Sevage法脱蛋白 | 第47-48页 |
1.2.5 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 | 第48页 |
1.2.6 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2.1 淀粉酶酶解的正交试验优化结果 | 第49-51页 |
2.2 运用糖化酶酶解去除淀粉研究的正交试验优化结果 | 第51-52页 |
2.3 酶解处理对猴头菇多糖纯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2.4 胰蛋白酶和SEVAGE法脱蛋白 | 第53页 |
2.5 运用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猴头菇多糖进行分离纯化 | 第53-54页 |
2.6 紫外光谱检测 | 第54-55页 |
3 讨论 | 第55-5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全文总结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