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原料及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论文

库拉索芦荟皮果胶粗提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芦荟第11-12页
        1.1.1 产地、品种及其形态特征第11页
        1.1.2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第11-12页
    1.2 果胶的概述第12-16页
        1.2.1 果胶的结构与理化特性第12页
        1.2.2 果胶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3 果胶的功能与应用第15-16页
    1.3 超微粉碎技术第16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芦荟皮前处理工艺研究第17-30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17-18页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17页
        2.2.2 实验仪器第17-18页
    2.3 芦荟皮的干燥方式及成分测定方法第18页
        2.3.1 四种干燥方法第18页
        2.3.2 可溶性糖的测定第18页
    2.4 不同干燥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分析第18-19页
    2.5 超微粉碎实验方法第19-20页
        2.5.1 实验材料预处理第19页
        2.5.2 芦荟皮的超微粉碎第19页
        2.5.3 粒度分布测定第19页
        2.5.4 芦荟皮超微粉色差的测定第19页
        2.5.5 芦荟皮超微粉持水能力的测定第19页
        2.5.6 芦荟皮超微粉水溶性的测定第19-20页
    2.6 超微粉碎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0-29页
        2.6.1 芦荟皮超微粉的各特征粒径分析第20-24页
        2.6.2 色差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4-27页
        2.6.3 持水能力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7-28页
        2.6.4 水溶性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8-29页
    2.7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芦荟皮果胶提取工艺研究第30-48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30页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0页
        3.2.3 实验方法第30-31页
    3.3 酸法提取芦荟皮果胶第31-32页
        3.3.1 酸法提取果胶单因素实验第31页
        3.3.2 酸法提取果胶响应面优化实验第31-32页
    3.4 酸法提取芦荟皮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3.4.1 单因素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第32-34页
        3.4.2 响应面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第34-37页
        3.4.3 验证实验第37-38页
    3.5 酶法提取芦荟皮果胶第38-39页
        3.5.1 酶法提取果胶单因素实验第38页
        3.5.2 酶法提取果胶响应面优化实验第38-39页
    3.6 酶法提取芦荟皮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3.6.1 单因素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第39-42页
        3.6.2 响应面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第42-44页
        3.6.3 验证实验第44-45页
    3.7 前处理工艺对果胶提取的影响第45-47页
        3.7.1 不同干燥方式对果胶提取的影响第45-46页
        3.7.2 不同粒径超微粉对果胶提取的影响第46-47页
    3.8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芦荟皮果胶粗提物理化性质研究第48-55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48-49页
        4.2.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48页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8-49页
    4.3 理化性质测定实验方法第49-50页
        4.3.1 鉴别试验第49页
        4.3.2 酸不溶灰分测定第49页
        4.3.3 干燥减重测定第49页
        4.3.4 分子量测定第49页
        4.3.5 单糖组分测定第49页
        4.3.6 总半乳糖醛酸测定第49-50页
        4.3.7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测定第50页
        4.3.8 对ABTS~+·的清除作用测定第50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4.4.1 鉴别试验第50-51页
        4.4.2 干燥减重、酸不溶灰分、总半乳糖醛酸的测定结果第51页
        4.4.3 分子量分析第51页
        4.4.4 单糖组分的测定结果第51-53页
        4.4.5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第53-54页
        4.4.6 对ABTS~+·的清除作用第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附件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物胺的冷鲜猪肉新鲜度评价方法及腐胺传感器研究
下一篇:黑糯米酒中花色苷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