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4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人格特征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一、 人格特征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 人格特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三、 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心理资本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第四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心理资本的关系的理论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工具 | 第25-27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测试过程和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一、 测试过程 | 第27页 |
二、 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28-41页 |
第一节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 | 第28-34页 |
一、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 | 第28-29页 |
二、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 第29-34页 |
第二节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人格特征的差异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资本的差异 | 第36-38页 |
第四节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 | 第38-41页 |
第五章 讨论分析 | 第41-49页 |
第一节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 | 第41-44页 |
一、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症状的年级差异及特点 | 第41页 |
二、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症状的性别差异及特点 | 第41-42页 |
三、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症状的专业差异及特点 | 第42-43页 |
四、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症状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及特点 | 第43页 |
五、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症状的民族差异及特点 | 第43-44页 |
六、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症状的生源地差异及特点 | 第44页 |
第二节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人格特征的特点 | 第44-46页 |
一、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人格特征的年级差异及特点 | 第44-45页 |
二、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及特点 | 第45页 |
三、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人格特征的专业差异及特点 | 第45页 |
四、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人格特征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及特点 | 第45页 |
五、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人格特征的民族差异及特点 | 第45-46页 |
六、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人格特征的生源地差异及特点 | 第46页 |
第三节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资本的特点 | 第46-47页 |
一、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的年级差异 | 第46页 |
二、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的性别差异 | 第46-47页 |
三、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心理的专业差异 | 第47页 |
第四节 楚雄职教园区中职生人格特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讨论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1页 |
第七章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