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酵母菌的概况 | 第9-13页 |
1.1.1 酵母菌的定义 | 第9页 |
1.1.2 酵母菌的种类 | 第9-12页 |
1.1.3 酵母菌的分布 | 第12-13页 |
1.2 酵母菌与果酒酿造 | 第13-14页 |
1.2.1 酵母菌对果酒品质的作用机制 | 第13页 |
1.2.2 酵母菌菌种改良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3 果酒酵母的选育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3 海棠果及果酒的介绍 | 第14-15页 |
1.4 酵母菌的鉴定 | 第15-16页 |
1.4.1 常规分类学鉴定 | 第15页 |
1.4.2 WL营养琼脂分离鉴定酵母菌株 | 第15-16页 |
1.4.3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菌种鉴定上的应用 | 第16页 |
1.5 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1.6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1 样品来源 | 第18页 |
2.1.2 培养基 | 第18-19页 |
2.1.3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19-20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2 样品采集及菌株的分离保藏 | 第20-21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20页 |
2.2.2 海棠果表面酵母菌的分离 | 第20页 |
2.2.3 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分离 | 第20-21页 |
2.2.4 菌种保藏 | 第21页 |
2.3 WL培养分离法初步分类 | 第21页 |
2.4 试验菌株的常规鉴定 | 第21-23页 |
2.4.1 形态学鉴定 | 第21页 |
2.4.2 生理生化鉴定 | 第21-23页 |
2.5 优良酵母菌株的选育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3-25页 |
2.5.1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3页 |
2.5.2 菌株发酵力的测定 | 第23-24页 |
2.5.3 菌株耐受性试验 | 第24-25页 |
2.5.4 菌株酒精发酵试验 | 第25页 |
2.6 所筛选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5-26页 |
2.6.1 菌株DNA的提取 | 第25页 |
2.6.2 5.8 S-ITS区的PCR扩增 | 第25-26页 |
2.6.3 PCR反应产物的电泳分离 | 第26页 |
2.6.4 5.8S-ITS区序列测定 | 第26页 |
2.6.5 基于测序结果的分析 | 第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3.1 试验样品菌株分离 | 第26-27页 |
3.2 酵母菌的初步分类 | 第27-29页 |
3.3 试验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 | 第29-31页 |
3.3.1 试验菌株的形态学特征 | 第29-30页 |
3.3.2 试验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30-31页 |
3.4 优选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 | 第31-37页 |
3.4.1 优选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1-32页 |
3.4.2 优选菌株发酵力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3.4.3 优选菌株耐受性试验结果 | 第33-37页 |
3.5 优选菌株的酒精发酵试验 | 第37-38页 |
3.6 优选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38-41页 |
3.6.1 优选菌株ITS1-5.8S-ITS2 rDNA PCR结果 | 第38-39页 |
3.6.2 优选菌株ITS1-5.8S-ITS2 rDNA测序结果 | 第39-40页 |
3.6.3 优选菌株的序列间距图 | 第40页 |
3.6.4 优选菌株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2页 |
4.1 WL培养基在果酒酵母菌初步分类上的应用 | 第41-42页 |
4.2 乙醇和温度对生物学特性试验的影响 | 第42页 |
4.3 5.8S-ITS区RFLP分析对酵母菌的鉴定 | 第42页 |
5 结论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