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第二章 话语标记的界定规范探讨 | 第18-27页 |
2.1 话语标记的界定 | 第18-20页 |
2.2 话语标记的特征 | 第20-22页 |
2.2.1 位置上的灵活性特征 | 第20页 |
2.2.2 语义上的程序性特征 | 第20-21页 |
2.2.3 语用上的人际性特征 | 第21-22页 |
2.3 话语标记与其他独立语的区别 | 第22-24页 |
2.3.1 话语标记和口头禅的区别 | 第22-23页 |
2.3.2 话语标记与插入语的区别 | 第23-24页 |
2.4 话语标记的分类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汉语母语者和非母语者课堂中话语标记的构成 | 第27-35页 |
3.1 汉语口语课堂中教师常用的话语标记使用情况 | 第27-31页 |
3.2 学生常用的话语标记 | 第31-32页 |
3.3 学生习得话语标记的过程 | 第32页 |
3.4 课堂话语标记的使用与学生习得的关系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话语标记语使用特点 | 第35-38页 |
4.1 影响教师话语标记使用的因素 | 第35-36页 |
4.1.1 对话语标记的认识程度 | 第35页 |
4.1.2 教学经验差异 | 第35-36页 |
4.2 教师话语标记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话语标记的教学策略 | 第38-44页 |
5.1 针对教材编排的建议 | 第38-39页 |
5.1.1 提高教材内容编排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 第38页 |
5.1.2 设置专门的“口语知识”模块 | 第38-39页 |
5.1.3 强化练习方法的多样性 | 第39页 |
5.2 分阶段进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 第39-41页 |
5.2.1 针对初级口语课堂 | 第40页 |
5.2.2 针对中级口语课堂 | 第40-41页 |
5.2.3 针对高级口语课堂 | 第41页 |
5.3 针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师的建议 | 第41-42页 |
5.3.1 加深对话语标记的理性认识 | 第41-42页 |
5.3.2 加强话语标记使用的自我监控意识 | 第42页 |
5.3.3 丰富自己的话语标记,增加高频率的日常口语话语标记的使用 | 第42页 |
5.4 创新教学方法 | 第42-44页 |
5.4.1 引入任务型教学法 | 第42-43页 |
5.4.2 隐形教学法 | 第43-44页 |
第六章 话语标记“你看”的教学设计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