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豆类制食品论文--其他豆制品论文

纳豆激酶液态发酵提取工艺及酶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1.1 纳豆激酶与血栓性疾病第9-11页
        1.1.1 纳豆激酶第9-10页
        1.1.2 血栓性疾病及溶栓剂第10-11页
        1.1.3 纳豆激酶和溶栓剂第11页
    1.2 纳豆激酶胶囊的制备第11-15页
        1.2.1 纳豆激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第11-12页
        1.2.2 纳豆激酶的制备第12-13页
        1.2.3 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第13-14页
        1.2.4 纳豆激酶的理化性质第14-15页
        1.2.5 纳豆激酶胶囊第15页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5-17页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1.3.2 研究的内容第16页
        1.3.3 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第17-25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17-18页
        2.1.1 材料第17页
        2.1.2 试剂第17页
        2.1.3 培养基第17页
        2.1.4 仪器与设备第17-18页
    2.2 方法第18-19页
        2.2.1 菌株的初筛第18页
        2.2.2 菌株的复筛第18页
        2.2.3 生理生化试验第18页
        2.2.4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18-1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19-23页
        2.3.1 菌株初筛结果第19页
        2.3.2 菌株的复筛第19-20页
        2.3.3 BN菌株的菌落特征和细胞形态第20页
        2.3.4 BN菌株的生理生化试验第20-21页
        2.3.5 BN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1-23页
    2.4 结论第23-25页
第三章 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产纳豆激酶条件的优化第25-37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25-26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25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25-26页
    3.2 方法第26-27页
        3.2.1 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第26页
        3.2.2 粗酶液的制备第26页
        3.2.3 纳豆激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第26页
        3.2.4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26页
        3.2.5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26-2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3.3.1 生长曲线第27-28页
        3.3.2 碳源对产纳豆激酶活性的影响第28页
        3.3.3 氮源对产纳豆激酶活性的影响第28-29页
        3.3.4 无机盐对产酶的影响第29-30页
        3.3.5 发酵温度对产纳豆激酶活性的影响第30-31页
        3.3.6 初始pH对产纳豆激酶活性的影响第31页
        3.3.7 发酵时间对产纳豆激酶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3.3.8 接种量对产纳豆激酶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3.3.9 响应面法对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纳豆激酶条件的优化结果第33-35页
    3.4 结论第35-37页
第四章 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测定第37-46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37-38页
        4.1.1 菌种第37页
        4.1.2 培养基第37页
        4.1.3 试剂第37页
        4.1.4 主要仪器设备第37-38页
    4.2 方法第38-39页
        4.2.1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38页
        4.2.2 纳豆激酶酶活的测定第38页
        4.2.3 纳豆激酶的液态发酵及粗酶液的制备第38页
        4.2.4 硫酸铵分级盐析第38页
        4.2.5 透析第38页
        4.2.6 SDS-PAGE电泳检测第38页
        4.2.7 纳豆激酶性质的测定第38-3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4.3.1 考马斯亮蓝标准曲线第39页
        4.3.2 硫酸铵盐析曲线第39-40页
        4.3.3 透析后对纳豆激酶酶活的影响第40-41页
        4.3.4 SDS-PAGE电泳检测第41页
        4.3.5 纳豆激酶的性质第41-45页
    4.4 结论第45-46页
第五章 纳豆激酶胶囊真空冷冻保护剂配方的优化及稳定性的测定第46-56页
    5.1 材料与设备第46-47页
        5.1.1 菌种第46页
        5.1.2 培养基第46页
        5.1.3 试剂第46页
        5.1.4 主要仪器设备第46-47页
        5.1.5 溶液第47页
    5.2 方法第47-48页
        5.2.1 保护剂对纳豆激酶活性的保护作用第47-48页
        5.2.2 纳豆激酶胶囊的生化特性第4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8-55页
        5.3.1 麦芽糊精对纳豆激酶活性的保护作用第48-49页
        5.3.2 葡萄糖对纳豆激酶活性的保护作用第49-50页
        5.3.3 明胶对纳豆激酶活性的保护作用第50页
        5.3.4 可溶性淀粉对纳豆激酶活性的保护作用第50-51页
        5.3.5 海藻糖对纳豆激酶活性的保护作用第51页
        5.3.6 保护剂优化的正交试验结果第51-53页
        5.3.7 大豆卵磷脂对纳豆激酶胶囊在胃液中的保护作用第53页
        5.3.8 纳豆激酶胶囊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稳定性第53-54页
        5.3.9 纳豆激酶胶囊的贮藏性第54-55页
    5.4 结论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总结第56-57页
    6.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研究
下一篇:《开明国语课本》中儿童文学选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