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8页 |
1.1 食物过敏的概述 | 第11-21页 |
1.1.1 食物过敏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2 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1.3 食物过敏的反应机理 | 第13-16页 |
1.1.4 食物过敏原 | 第16-18页 |
1.1.5 甲壳动物过敏原 | 第18-21页 |
1.2 食物过敏原的提取纯化技术 | 第21页 |
1.3 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手段 | 第21-24页 |
1.4 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 第24-27页 |
1.4.1 免疫抗原 | 第25页 |
1.4.2 免疫佐剂 | 第25-26页 |
1.4.3 免疫动物的选择 | 第26页 |
1.4.4 免疫途径 | 第26页 |
1.4.5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26-27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刀额新对虾过敏原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28-39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1 材料 | 第28页 |
2.1.2 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2.2.1 刀额新对虾盐溶蛋白质的提取 | 第29页 |
2.2.2 硫酸铵沉淀法分离过敏原蛋白 | 第29-31页 |
2.2.3 过敏原蛋白活性的检测 | 第31页 |
2.2.4 SDS-PAGE电泳 | 第31-3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3-37页 |
2.3.1 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溶液的pH值 | 第33页 |
2.3.2 不同硫酸铵分段盐析沉淀组分的过敏原活性 | 第33-34页 |
2.3.3 虾过敏原的鉴定 | 第34-36页 |
2.3.4 硫酸铵分段盐析沉淀组分的层析结果 | 第36-37页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37-38页 |
2.4.1 硫酸铵溶液的pH值对沉淀组分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2 虾过敏原蛋白SDS-PAGE结果的分析 | 第38页 |
2.5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刀额新对虾过敏原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 第39-61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9页 |
3.1.1 材料 | 第39页 |
3.1.2 仪器 | 第39页 |
3.2 实验试剂 | 第39-41页 |
3.2.1 ELISA检测试剂 | 第39-40页 |
3.2.2 Al(OH)3 佐剂 | 第40-41页 |
3.2.3 免疫原 | 第4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1-48页 |
3.3.1 动物实验关键技术 | 第41-42页 |
3.3.2 动物免疫程序 | 第42-43页 |
3.3.3 Balb/c小鼠抗血清效价检测 | 第43-46页 |
3.3.4 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 第46-47页 |
3.3.5 多克隆抗体的提取 | 第47-48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8-58页 |
3.4.1 接种动物的观察 | 第48页 |
3.4.2 ELISA反应条件的筛选结果 | 第48-50页 |
3.4.3 Balb/c小鼠抗血清效价检测结果 | 第50-56页 |
3.4.4 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 第56-57页 |
3.4.5 刀额新对虾过敏原多克隆抗体的提取 | 第57-58页 |
3.5 分析与讨论 | 第58-59页 |
3.6 结论 | 第59-61页 |
第四章 ELISA法检测刀额新对虾过敏原蛋白的实验设计 | 第61-66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4.2.1 包被条件、封闭时间和显色时间的选择 | 第61-62页 |
4.2.2 ELISA法的灵敏度检测 | 第6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2-65页 |
4.3.1 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62-63页 |
4.3.2 灵敏度检测 | 第63-65页 |
4.4 讨论 | 第65页 |
4.5 结论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5.1 结论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