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红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 第10-11页 |
1.1.1 茶黄素 | 第10页 |
1.1.2 茶红素 | 第10-11页 |
1.2 渗透应激 | 第11页 |
1.3 秀丽隐杆线虫调节渗透平衡机制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3.1 秀丽隐杆线虫 | 第11-12页 |
1.3.2 调节秀丽隐杆线虫体内渗透压相关组织 | 第12页 |
1.3.3 秀丽隐杆线虫渗透回避行为及相关通路 | 第12-13页 |
1.3.4 调节秀丽隐杆线虫体积相关通路 | 第13-14页 |
1.3.5 维持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蛋白质稳态及相关通路 | 第14-15页 |
1.3.6 秀丽隐杆线虫应用于渗透应激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7 小结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红茶水提取物提高秀丽线虫抗渗透应激能力 | 第17-29页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2.1.1 主要材料及样品制备 | 第17页 |
2.1.2 秀丽隐杆线虫品系 | 第17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1.4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第18-19页 |
2.2.2 E.COLI OP50的培养 | 第19页 |
2.2.3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 | 第19-20页 |
2.2.4 秀丽隐杆线虫渗透应激实验 | 第20页 |
2.2.5 秀丽隐杆线虫体长测量方法 | 第20页 |
2.2.6 转基因线虫绿色荧光蛋白可视化实验方法 | 第20页 |
2.2.7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2.3.1 红茶水提取物提高秀丽隐杆线虫抗渗透应激能力 | 第21页 |
2.3.2 红茶水提取物延长秀丽隐杆线虫渗透应激条件下的体长 | 第21-23页 |
2.3.3 红茶水提取物提高秀丽隐杆线虫在不同离子渗透应激条件下渗透应激能力 | 第23-24页 |
2.3.4 红茶水提取物减少渗透应激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中NLP-29蛋白表达 | 第24页 |
2.3.5 红茶水提取物不能减少渗透应激条件下突变品系AM140蛋白质聚集 | 第24-25页 |
2.3.6 红茶水提取物不能减少渗透应激后突变品系AM140和秀丽线虫致死率 | 第25-26页 |
2.4 讨论 | 第26-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红茶水提取物提高秀丽隐杆线虫抗渗透应激机制研究 | 第29-39页 |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3.1.1 实验所用线虫品系 | 第29页 |
3.1.2 主要实验材料及样品制备 | 第29页 |
3.1.3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29页 |
3.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3.2.1 主要实验液配制 | 第30页 |
3.2.2 转基因线虫渗透应激存活率实验方法 | 第30页 |
3.2.3 转基因品系线虫体内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3.3.1 红茶水提取物提高秀丽隐杆线虫抗渗透应激能力与WNK/GCK Ⅵ通路有关 | 第34-36页 |
3.3.2 红茶水提取物对线虫体内P38 MAPK和WNK/GCK Ⅵ通路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讨论 | 第37-38页 |
3.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39-40页 |
4.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39页 |
4.2 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