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黄酒概述 | 第9-11页 |
·黄酒历史及发展现状 | 第9页 |
·黄酒中的主要风味物质 | 第9-10页 |
·黄酒中的有害物质 | 第10-11页 |
·生物胺概述 | 第11-16页 |
·生物胺简介 | 第11-12页 |
·生物胺的生理功能及危害 | 第12-13页 |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产生 | 第14-16页 |
·蛋白酶A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蛋白酶A的来源及作用 | 第16页 |
·蛋白酶A的特性 | 第16-17页 |
·选育低蛋白酶A活性酵母菌株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立题依据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0-2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2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2-23页 |
·主要实验溶液 | 第23-24页 |
·分析方法 | 第24-27页 |
·蛋白酶A活力的测定——荧光底物法 | 第24-25页 |
·生长曲线 | 第25页 |
·酒精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CO_2失重的测定 | 第26页 |
·还原糖的测定 | 第26页 |
·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5页 |
·紫外诱变育种 | 第27-28页 |
·分子育种 | 第28-32页 |
·麦芽汁制备方法 | 第32页 |
·黄酒发酵法 | 第32页 |
·氨基酸检测方法 | 第32-33页 |
·生物胺检测方法 | 第33页 |
·酪胺检测方法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52页 |
·酪胺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5-37页 |
·单一酪胺的液相色谱检测 | 第35页 |
·标准曲线 | 第35-36页 |
·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重现性实验 | 第36-37页 |
·检测方法的回收性实验 | 第37页 |
·氮源对黄酒发酵产生物胺的影响 | 第37-39页 |
·氮源在黄酒发酵过程中对氨基酸含量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氮源在黄酒发酵过程中对生物胺的含量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9页 |
·紫外诱变筛选低蛋白酶A活力的黄酒酵母 | 第39-41页 |
·出发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39-40页 |
·紫外(UV)致死曲线的绘制 | 第40页 |
·突变株初筛 | 第40页 |
·突变株复筛 | 第40-4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1页 |
·分子方法筛选低蛋白酶A活力的黄酒酵母 | 第41-47页 |
·出发质粒 | 第41-43页 |
·A-KanMX-B片段转化实验室酵母菌株RY1-a,RY1-α | 第43-44页 |
·转化子的筛选和获得 | 第44页 |
·转化子与出发菌株蛋白酶A活力比较 | 第44-45页 |
·二倍体重组菌株RY1-PEP4的获得 | 第45-4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7页 |
·重组菌株与出发菌株黄酒发酵实验 | 第47-52页 |
·重组菌株与出发菌株生长性能比较 | 第47-48页 |
·生物胺及相应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48-50页 |
·基本发酵性能比较 | 第5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0-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5 展望 | 第53-5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9-60页 |
8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