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缩写符号 | 第16-17页 |
表格索引 | 第17-18页 |
图形索引 | 第18-20页 |
前言 | 第20-22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22-52页 |
1 冷却肉中主要污染微生物 | 第22-26页 |
·肉中常见污染微生物的种类 | 第22-23页 |
·冷却肉中特定腐败微生物 | 第23-26页 |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40页 |
·概述 | 第26-27页 |
·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 | 第27-29页 |
·DGGE技术及其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32页 |
·TRFLP技术及其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应用 | 第35-38页 |
·核酸提取与多模板PCR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3 存在问题和本研究的意义 | 第40-4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2页 |
下篇 研究报告 | 第52-140页 |
第一章 冷却猪肉不同前处理对细菌DNA提取PCR-DGGE的影响 | 第53-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肉样 | 第54页 |
·冷却肉不同前处理方法 | 第54-55页 |
·直接提取冷却肉细菌DNA | 第55页 |
·PCR反应 | 第55-56页 |
·DGGE分析 | 第56页 |
·特殊条带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56-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4种不同前处理方法DNA提取电泳结果 | 第57页 |
·4种不同前处理方法Dilution-PCR | 第57页 |
·细菌16S rRNA基因V6-V8区PCR-DGGE | 第57-58页 |
·细菌16S rRNA基因V3区PCR-DGGE | 第58-59页 |
·特殊条带测序及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3 讨论 | 第60-61页 |
4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第二章 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研究 | 第66-114页 |
第一节 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培养与非培养细菌DGGE比较 | 第68-7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1页 |
·肉样 | 第68页 |
·微生物选择性培养计数 | 第68页 |
·细菌DNA提取 | 第68-69页 |
·冷却肉细菌DNA的Dilution-PCR | 第69-70页 |
·冷却肉细菌DNA的nested PCR | 第70-71页 |
·选择性培养细菌16S rRNA基因V3和V6-V8可变区PCR扩增 | 第71页 |
·DGGE分析 | 第7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1-74页 |
·选择性培养计数结果 | 第71-72页 |
·冷却肉细菌DNA的Dilution-PCR结果 | 第72-73页 |
·冷却肉细菌DNA的nested PCR结果 | 第73页 |
·细菌16S rRNA基因V3区和V6-V8区PCR-DGGE结果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8页 |
4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二节 PCR-DGGE研究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 | 第79-9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2页 |
·肉样 | 第79页 |
·冷却肉细菌DNA的提取 | 第79页 |
·Nested PCR | 第79-80页 |
·DGGE及图谱分析 | 第80-81页 |
·16S rRNA基因全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 第81-82页 |
·核苷酸序列的基因库登录号 | 第8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2-90页 |
·细菌16S rRNA基因V3区DGGE分析 | 第82-87页 |
·细菌16S rRNA基因V6-V8区DGGE分析 | 第87-89页 |
·假单胞菌克隆16S rRNA基因两种可变区片段的DGGE比较 | 第89-90页 |
3 讨论 | 第90-92页 |
4 小结 | 第92-93页 |
第三节 PCR-TRFLP研究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 | 第93-10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3-94页 |
·肉样 | 第93页 |
·冷却肉细菌DNA的提取 | 第93页 |
·PCR扩增 | 第93-94页 |
·PCR产物的酶切 | 第94页 |
·TRFLP及数据分析 | 第9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4-98页 |
·PCR及酶切反应结果 | 第94-95页 |
·TRFLP图谱及主要谱带的鉴定 | 第95页 |
·主成分分析(PCA) | 第95-98页 |
3 讨论 | 第98-99页 |
4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四节 Real-time PCR研究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假单胞菌的相对变化 | 第100-10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1页 |
·肉样 | 第100页 |
·冷却肉细菌DNA的提取 | 第100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100-101页 |
·样品中假单胞菌的相对定量 | 第10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5页 |
·标准曲线 | 第101-102页 |
·样品Real-time PCR结果及样品中假单胞菌相对定量结果 | 第102-105页 |
3 讨论 | 第105-106页 |
4 小结 | 第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三章 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研究 | 第114-140页 |
第一节 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乳酸菌的分离与DGGE分析 | 第116-1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6-117页 |
·肉样 | 第116页 |
·微生物选择性培养计数 | 第116页 |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DNA提取 | 第116-117页 |
·乳酸菌的PCR及DGGE分析 | 第117页 |
·乳酸菌的归类及序列测定 | 第117页 |
·核苷酸序列的基因库登录号 | 第1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7-120页 |
·选择性培养计数结果 | 第117-118页 |
·乳酸菌的多样性分析 | 第118-120页 |
3 讨论 | 第120-121页 |
4 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二节 PCR-DGGE研究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 | 第122-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2-124页 |
·肉样 | 第122页 |
·冷却肉细菌DNA的提取 | 第122页 |
·Nested PCR | 第122页 |
·DGGE及图谱分析 | 第122页 |
·特殊条带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122-123页 |
·Lactobacillus group-specific PCR-DGGE分析 | 第123-124页 |
·核苷酸序列的基因库登录号 | 第1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4-127页 |
·细菌16S rRNA基因V3区DGGE分析 | 第124-126页 |
·Lactobacillus group-specific PCR-DGGE分析 | 第126-127页 |
3 讨论 | 第127-128页 |
4 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三节 Real-time PCR研究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乳酸杆菌的相对变化 | 第129-1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9-130页 |
·肉样 | 第129页 |
·冷却肉细菌DNA的提取 | 第129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129-130页 |
·样品中乳酸杆菌的相对定量 | 第1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30-134页 |
·标准曲线 | 第130-131页 |
·样品Real-time PCR分析及样品中乳酸杆菌相对定量结果 | 第131-134页 |
3 讨论 | 第134页 |
4 小结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总体讨论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4页 |
全文结论 | 第144-146页 |
创新说明 | 第146-148页 |
工作展望 | 第148-150页 |
附录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50-152页 |
附录2: DNA序列 | 第152-162页 |
附图 | 第162-168页 |
致谢 | 第168-17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成果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