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以云南省昌宁县3所农村初级中学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4页
    2.1 学校归属感第13-15页
        2.1.1 学校归属感的概念第13页
        2.1.2 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2.2 校园欺负第15-24页
        2.2.1 校园欺负的概念第15-16页
        2.2.2 校园欺负的类型第16页
        2.2.3 校园欺负的特点第16-19页
        2.2.4 校园欺负的相关研究第19-24页
3 研究设计第24-26页
    3.1 研究目的第24页
    3.2 研究假设第24页
    3.3 研究对象第24-25页
    3.4 研究工具第25页
        3.4.1 Olweus校园欺负问卷第25页
        3.4.2 学校归属感问卷第25页
    3.5 数据的统计与整理第25-26页
4 研究结果第26-50页
    4.1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第26-33页
        4.1.1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总体状况第26-27页
        4.1.2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27-33页
    4.2 农村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第33-46页
        4.2.1 农村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总体状况第33-39页
        4.2.2 欺负行为的发生率、类型及态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39-46页
    4.3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欺负行为的相关分析第46-47页
    4.4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欺负行为的回归分析第47-50页
5 讨论第50-62页
    5.1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分析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50-53页
        5.1.1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分析第50页
        5.1.2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50-53页
    5.2 农村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现状分析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53-58页
        5.2.1 农村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现状分析第53-54页
        5.2.2 农村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54-58页
    5.3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欺负行为的关系分析第58-59页
    5.4 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对校园欺负行为的作用分析第59-62页
6 访谈研究第62-71页
    6.1 研究目的第62页
    6.2 研究方法第62页
    6.3 基本情况第62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62-71页
        6.4.1 访谈结果第62-64页
        6.4.2 访谈结果分析第64-65页
        6.4.3 访谈经典案例分析第65-71页
7 结论第71-73页
8 教育建议第73-78页
    8.1 增强学校融入,减少校园欺负行为第73-74页
    8.2 改善同伴关系,减少受欺负行为第74-75页
    8.3 增强学校归属感,提高欺负态度的积极性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附录第85-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原市XDF培训学校新教师培训体系研究
下一篇:太原市A民办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