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2章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本体分析 | 第12-24页 |
| 2.1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本身的概念意义分析 | 第12-14页 |
| 2.1.1 权威工具书和部分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解释 | 第12-13页 |
| 2.1.2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异同整理 | 第13-14页 |
| 2.2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结构成分分析 | 第14-17页 |
| 2.2.1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充当语法成分分析 | 第14-15页 |
| 2.2.2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引申出的结构形式 | 第15-17页 |
| 2.3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语用分析 | 第17-20页 |
| 2.3.1 企望与否 | 第17-18页 |
| 2.3.2 事实情况 | 第18-19页 |
| 2.3.3 概率大小 | 第19-20页 |
| 2.3.4 语音特点 | 第20页 |
| 2.4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和羡余否定现象 | 第20-24页 |
| 第3章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偏误分析 | 第24-30页 |
| 3.1 实际调查和研究 | 第24-26页 |
| 3.1.1 “差点儿”句式在语料库的结果整理 | 第24页 |
| 3.1.2 调查问卷结果整理 | 第24-26页 |
| 3.2 “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的偏误整理与分析 | 第26-30页 |
| 3.2.1 偏误类型归类整理 | 第26-27页 |
| 3.2.2 偏误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 第4章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教学策略探究 | 第30-36页 |
| 4.1 完善教材 | 第30-31页 |
| 4.2 完善教学 | 第31-34页 |
| 4.2.1 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 第31-32页 |
| 4.2.2 施行优质的教学实践 | 第32-34页 |
| 4.3 “差点儿”和“差点儿没”教学设计 | 第34-36页 |
| 结语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4页 |